“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可草木果真无情?
高速发展的现代生活,
木器始终守着一份最古老的感动。
濮阳街头就有这样一位老艺人,
他用一生坚守木器手艺...
正在制作木器的杨钢民。
街头制作木器的老手艺人:“干了一辈子,丢下怪可惜的!”在市城区街头,有一位这样的老汉,他名叫杨钢民,今年62岁,祖籍清丰县人。每天早起或者傍晚,老汉都会在街头制作木器,不为挣多少钱,只为这门丢不下的手艺。
认真对待每一个制品。雕刻手艺也是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木材都是亲自挑选的。
由于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杨钢民十几岁就去了东北,在伐木场找了一份工作。在伐木场工作期间,有时候木材加工厂里剩下的碎木头,杨钢民舍不得扔,刚好家里祖辈就有制作木器的手艺,他就凭着记忆开始摸索着制作些小玩意,既能打发枯燥的生活,也能多挣点零花钱。年,在外漂泊了20多年的杨钢民,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家后,杨钢民制作木器的手艺已经如火纯青,他父亲很欣慰,就将传了上百年的“车床”传给了杨钢民。从此,杨钢民便以制作木器为生,到处走街串巷。
主要制作擀面杖,和一些小玩意。上百年的车床,满满的年代感。上百年的“车床”使用起来依旧流畅。
手法娴熟。
年之后,由于现代工艺的冲击,杨钢民的手工艺生意一度惨淡,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并靠这门手艺让一双儿女都顺利大学毕业。上百年的“车床”看似简陋,用处却相当广泛。
不管到哪里,总能吸引很多人围观。
杨钢民时而用东北口音,时而用本地口音对记者说:“我现在年纪大了,平时在熟人的酒店里帮帮忙,每天抽空在街边鼓捣鼓捣,也挣不了多少钱,我就觉得人老了也不能闲着,而且这手艺干了一辈子,丢下也怪可惜的!”
杨钢民口中吹的“木哨”,这可是失传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