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10分钟能干什么?对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付业林来说,只需10分钟,竹篾上下穿梭中,凭着他一双巧手,一个精致小巧的水果盘很快成型。
在湘西永顺县万坪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竹编活,今年55岁的付业林就出生在这里。
付业林从12岁起就跟着父亲学竹编工艺。制作不同的竹编制品,所需要的竹子品类和材质都不同,剖竹篾就是付业林学习竹编的第一道工序,“刚开始的时候,我经常被竹篾割伤刺伤,父亲鼓励我,要有耐心,坚持下去。”付业林从祖辈那里传承了手艺,也传承了耐心和专注。
小小竹丝,万千变化。将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种各样的竹器,并不这么容易。从锯成竹节,剖成篾片,到编织成竹编用具,要经过切、剖、拉、编等数十道工序,而且大多需手工操作。
成年后,付业林凭借当时仅有的农村大巴车和一双脚板,分别在湖北省恩施州,省内的怀化、张家界、湘西州等地穿乡进寨,上门入户帮助村民制作背篓、竹篓等农用竹编用品,一出门通常便是一年或七八个月不回家。
“做手艺人要有耐心,竹编是一门艰苦的纯手工活,工艺复杂。”44年间,付业林上门服务定做竹编的家庭达多户,他经手的竹编产品多达10万件,“这传统手艺跟了我40多年,有感情的,忘不掉,也丢不了”。手上厚厚的老茧成了付业林的印记。
付业林有一个绝活,那就是丝篾编。他剖的篾细到可以穿过绣花针。“竹制工艺品越小越难做。”付业林说,他做得最精细的产品是茶漏,而他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是在年编织的一个箩筐。箩筐直径只有9毫米,由比头发丝还细的篾丝编织而成。
工业的发达,使得竹编慢慢地退出市场,这个手艺,在逐渐消失。困境面前,已经成为湘西永顺县第七批“竹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付业林选择了坚守与创新。原来田间地头的普通生活农具,经过他的美化和创新,变成受游客和年轻人喜爱的小背篓、手提包、茶具等商品,创新使这一产业重现生机。
乘上了“国潮”风,付业林的竹编工艺品一做好就被人买走了,有时,甚至没做完的半成品都被游客订购。尝到甜头的付业林,开始在万坪镇创办竹编加工厂,随着名气的不断扩大,工厂的竹编产品销往了国内30多个省市,甚至远销海外。
为了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付业林经常要创新创作。要编织一件新产品,需要先在他脑海中设计好,然后边摸索边做,通过不断改进才能做出来。他经常干到凌晨二三点甚至通宵,基本上要做七八个产品才会满意。
老手艺,除了传承还需创新。采访时,付业林刚刚结束腾讯视频《邻家诗话》在北京的录制工作。节目中,他精湛的竹编技艺,展现了传统匠人的风采。
“做这一行,没有3年时间是编不出东西的,这也是现在学竹编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付业林说,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技艺不能给弄丢了,必须要传承下去。目前,除了外出给人培训,付业林还带了二三十个徒弟。
付业林还及时与万坪片区竹编工艺加工者联系,特别是优先与加工竹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组织他们开展订单加工。他每年帮助当地群众创收余万元,带动余户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2户人)脱贫致富。(据《湖南工人报》报道湖南工人报记者张仁贵)
责任编辑:郭丽娟
本文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