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云南网」
原标题:从历史中走来的红河流域傣陶(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红河流域傣陶是指红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傣族制作的具有“无轮泥条盘筑”“无窑平地堆烧”工艺特色的陶器制品和工艺文化,这是一项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曾被誉为“文化活化石”的红河流域傣族纯手工制陶工艺。
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约于唐代,傣族传统制陶工艺已经在红河流域的各傣族聚居区域逐渐兴起。由于红河流域山高水深,交通不便,区域文化在既封闭又交融的环境中传续。宋元明清以来,傣族传统制陶工艺文化仍然保留和坚守着传统的“无轮泥条盘筑”和“无窑平地堆烧”技艺,形成了今天红河流域古老且“和而不同”的傣陶文化和艺术。
在土陶制品保留和传承较好的云南省红河县迤萨镇小河村中寨,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白玉陶仍在坚守着这一份陪伴了一辈子的制陶老手艺,她也是小河村目前还在制陶的两个80多岁的傣陶传承人之一。
制作傣族土陶共有15道工序:包括取土、晒土、碎土、筛土、拌泥土、做土锅底部、做泥条、做土锅雏形、擀制土锅形状、制作土锅口部、制作花纹、润滑土锅口、制作锅底花纹、晒土锅、烧土锅。20世纪80年代以后,傣陶制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土陶制品不仅日渐稀少,做陶的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老妇偶尔为之。所以,红河流域这一源远流长的傣族土陶制作民族技艺,虽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也出现了令人扼腕叹息的濒临失传的危机。
近年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这种古老质朴的陶器。大家发现,这些经匠人之手一点一点制作出来的傣陶,是现代工业产品所无法替代的。它们不仅蕴含了美好寓意,更可以通过它读出傣族人民的文化和生活,也可以将其作用进一步发挥,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手。
年,红河县迤萨镇小河中寨沙金傣陶厂建立,并在此成立了“红河流域傣陶发展研究中心”“红河流域傣陶专家工作站”,为红河流域傣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新制成的陶作品中,工厂将傣族图腾孔雀、大象等傣族文化元素进行充分融合,并设计了独有的LOGO作为品牌标识。如今,一件件傣陶气锅、茶叶罐等文创产品相继面世,一件件有故事的傣陶制品相继从产品变成商品,让村民看到了傣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