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艺术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古代独有的建筑风格息息相关,在我国有着大约两千年的历史。
砖雕传统加工研究
国内传统的砖雕加工工艺没有统一规范的成文教材,匠工技术基本出自口授师传或祖传。目前国内针对砖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研究,迄今砖雕加工仍停留在由工匠借助简单的辅助工具(折尺、锯子、创子、钻、铲、刻刀等)手工雕刻的阶段。产业化经营处于零散化小规模、作坊式的生产阶段。
砖雕手工雕刻的工艺流程其实并不复杂,但在技术上要求极高,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构思、手工画图、选材、修砖、上样、刻样、打坏、出细、磨光、修复、成品等工序。其中,手工图为硬笔简画,即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的对名家字画和传统雕刻图案的临摹图;选材就是对青砖蚽料的选择,不同批次的青砖蚽料性能差异较大,对砖雕质晕的加工影响是不同的,因此选材是整个砖雕加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修砖是将砖体打磨修整出雕刻基准面;上样就是工匠将图样描画到青砖上;刻样则是为防止上样的图案在雕刻过程中被擦除,将图案浅刻在砖上;雕刻完工之后,还要进行磨光和修复,以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得到成品。
青砖制造工艺研究
作为生产过程中关键一环的砖雕蚽料—青砖其制造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现代青砖的需求量大,自然资源日益紧张,因此对传统青砖生产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国内已经掀起一股研究青砖加工的热潮:许拥胜、徐国正等通过对青砖的烧结工艺研究总结,认为烧制青砖的窑炉经历了从古代的间歇窑到现代的连续窑的发展阶段,制砖生产工艺发生了重大变革。在砖蚽成型方式上由手工抟士制砖发展到今天的机械挤出或液压成型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机械化大生产模式的建立,氧化气氛下生产青砖也成为现实。不过对于对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仍然是整个行业开发的难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现代化青砖制作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砖制作加工工艺流程图国内大量的学者对研究青砖制造工艺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潘素瑛、挥怀顺等研究通过调配粉煤灰配方提高活性在不降低粉煤灰砖力学性能的基础上降低水泥用量,以期达到投资少、成本低、产品质量较高的目的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邢国,杨家宽等通过将工业废渣-赤泥引入到砖的烧结中,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
不过由于赤泥成分比例不确定性,烧结砖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金卓仁、姚佳良等通过对比不同的添加剂对粉煤灰的影响,研究一种能提高加粉煤灰活性,加快水化速度,提高制品强度的符合外加剂。任素梅、徐洪胜利用本地工业废料铁尾矿粉、废碱渣、矿渣及粉煤灰,研制一种成本较低的免烧砖,实现了节能利废、综合利用的目的。陈仁品、黄劲松等对镁络砖这种线性材料做了分析,并且采用VOD视频点播技术对一些材料进行了试验,并且给出了镁铭砖的操作使用条件。刘慧林研究了不同晶石矿体配方的青砖,在耐热震性、耐腐蚀性、导热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到实验比较结果。
制作砖雕的原料是水墨青砖,它与砌筑墙体普通黏土砖有所不同,是特制的。目前,这种特制砖还没有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大部分工序仍然由手工完成,制作工艺繁杂,造价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