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周边的古镇有哪些

广汉周边的古镇有龙隐古镇、孝泉古镇、郪江古镇、唐昌古镇、三道堰古镇、五凤溪古镇等。广汉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德阳市代管。古称汉州,别名雒城,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龙泉山脉西麓。广汉市位于“天府之国”腹心地带核心区,自古就有“益州门户、蜀省要衢、通京孔道”之说,是成都的北大门。境内广汉三星堆遗址是距今年至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广汉周边的古镇主要包括成都、德阳以及绵阳境内的龙隐古镇、孝泉古镇、郪江古镇、唐昌古镇、三道堰古镇等。

1、龙隐古镇

龙隐镇,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沙汀路(寻龙山景区)。龙隐镇原名北斗镇,以小、全、特、巧、奇独具特色。民国川西小镇风情是龙隐镇的最大风格。龙隐镇本是个影视基地,吸引了《王保长》系列剧、《酒巷深深》、《菩提树下》等影视剧组入驻拍摄。作为影视古镇,龙隐镇至今仍然保留着古朴的生活风貌,常有“王保长抓壮丁”、“斗地主”、“幺妹抛绣球招亲”等历史场景节目实景上演。

龙隐镇的古建筑都保存完好,民国时期的具有川西风格的建筑主要有:古戏楼、竹椅茶楼、当时的布告、香烟摊、精巧别致的筒车等。在古镇里还能欣赏到琳琅满目的具有川西北坝子风情的民俗工艺制品。

2、孝泉古镇

孝泉镇,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下辖镇,地处于天府之国川西平原全国重工业基地德阳市西北20公里,是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有年以上的历史记载。清朝末年,孝泉属德阳县新村二甲。民国元年,孝泉属德阳县南二区管辖。民国二十四年(公元年)孝泉联保下辖三十个保。因管辖区范围大,划孝泉为孝泉、跃鲤两个乡。孝泉乡辖十九个保,跃鲤乡辖十一个保,至此,又有“跃鲤”之称。

孝泉古镇是以德孝闻名的,挂有“中国德孝名城”牌子。孝泉古镇是二十四孝孝子姜诗的故乡。其“一门三孝”的故事,享誉全中国,蜚声东南亚。故事说,东汉年间,这里住着姜诗一家,姜诗为人至孝,汉明帝时被举为孝廉,做江阳(今泸州)县官。因母亲听说家乡的临江之水可治眼病,遂辞官背母千里回乡。其妻庞三春每天从七八里外临江挑水为婆婆洗眼。婆婆喜欢吃鱼,夫妇俩日日烹鱼让婆婆与邻居婆婆共享。后来婆婆听信谗言百般刁难媳妇,还逼迫姜诗休妻。庞氏尽管饱受委屈,寄身白衣庵,每天拾柴为生,还买鱼托邻居送给婆婆。庞氏子安安也懂孝道,每天从上学口粮中抓出一把米,积捧成袋送与母亲,还代母挑水为奶奶洗眼,不慎溺水身亡。姜诗一家的孝行感动了神灵,舍侧突然冒出一泉,味如江水,每天跃出鲤鱼一对供庞氏孝敬婆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孝之一“涌泉跃鲤”的来历,也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门三孝的经典名剧“安安送米”的故事原型。历史上,孝泉曾被汉明帝、明成祖、清果亲王、乾隆等帝王所赞许,又为韩愈、苏轼、李调元、谢无量等文人墨客所歌颂。

孝泉古镇里的孝文化中心──中国德孝城气势宏大,古朴,整洁的青砖瓦房,悠远宁静。古镇内有非常之多的文人遗迹,姜孝祠,姜公坟,白衣阉,临江桥等。还有道教的道场,佛教的寺庙,儒教的祠堂,清真寺等等。充分体现了这里文化的多容性。三孝园是孝泉人祭祀二十四孝孝子姜诗、庞三春、安安“一门三孝”的场所,园内有始建于汉代的龙护舍利宝塔,古塔的脚下是一座清代遗留的木质结构的藏经楼。经楼内还有一些名人大家的书法真迹,弥足珍贵。

孝泉镇,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四川省先进文化乡镇。年,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镇”名单。

3、郪江古镇

郪江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古镇是春秋战国时为诸侯国郪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以此为治所设置郪县,三国蜀汉设置东广汉郡。郪王城山环水绕,虎踞龙蟠,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豪杰名流聚会之所。

郪江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战国时代郪王城和传说的郪王墓,遍及全镇的汉代至两晋时期的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宋时代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街道、寺庙和石桥,它们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郪江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其中,古镇里的九龙桥横跨郪江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桥长约50米,全用石料制成,桥面由20块条石铺砌,九个桥礅上都雕有逆水而卧的祥龙,造型大胆、工艺精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4、唐昌古镇

唐昌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地处郫都区西北部。唐昌古镇是古蜀先民由渔猎而农耕的过渡区域,自古是成都平原上川西富庶之地,曾为崇宁县县城。唐昌古镇位于成都市郫县,始建于唐仪风二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古称川西富裕的上五县“温、郫、崇、新、灌”的“崇”即是崇宁县,为成都府南河上游生态绿色屏障。

古镇城区内院落分布广泛。唐昌古镇里的梁家大院,是保持最为完好古宅建筑之一,展现古镇富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筑呈对称格局、颇具宫廷模式的艺术风格。古镇里的翰林院,是川西地区唯一现存的翰林院。保存较完整,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崇宁人翰林学士罗锦文的住宅。翰林院是中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精美,结构严谨。古镇南街的圣像寺,初建于唐,明初培修,清代扩建,供奉有观世音菩萨和韦驮等神像。庙中栏杆均是峡石砌成,浮雕人物,千姿百态、生动活泼。

古镇里有座玉皇楼,建于清代,三层木结构,是过去全城最标志的高楼。有诗云:“西蜀多奇景,锦城望江楼”“人不到江楼,妄作西蜀游”,而望江楼修建的样板正是玉皇楼。古镇里建于宋代的文庙,清初复修,庙内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石柱上精美的联文,均为名流手笔,远近驰名。古镇还有多处东汉墓群,出土文物有陶持插俑,陶扶秦俑,陶摇钱树以及陶座,五铢钱、石板、石兽;以及画像石案和石板,其中石棺完整。

5、三道堰古镇

三道堰古镇,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属成都平原腹心地带。三道堰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西蜀古镇,素有“天府水乡”之誉。今天的三道堰,曾是成都西北面柏条河上一个重要的水码头。柏条河从都江堰起水即通木筏,到唐昌后既通水筏,又通木船。到团结镇的石堤堰分水后,木筏、木船皆可顺毗河通到金堂赵镇;顺府河通到成都。三道堰则是船筏停泊、货物装卸集散之地,地方经济相对繁荣,群众体育文化活动颇具特色,被列为郫都区境内四大场镇之一。古镇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国时期就有“川西小少林”之称。

古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筑成依河而居、傍花随柳的居家环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的生态风格。古镇内有堰桥、惠里情境商业街、导堰公园、水乡文化广场、“三道堰”休闲公园、乐水公园、“三道堰古镇”大牌坊、“水乡坊”、“滨河坊”等仿古牌坊和建于年的永定桥、中共郫县第一个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县革命的发祥地-青塔寺、充满传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陆码头、望江楼、闻水阁等特色景点,反映水乡图语的墙体画耐人寻味。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

6、五凤溪古镇

五凤溪古镇,位于龙泉山脉中段的沱江之畔,属成都市金堂县,因境内山极屈曲,自北而南而东,一路尖峰拔列,遥望之若冲霄之凤,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而得名。古镇街区左倚龙泉山脉右则毗邻沱江。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成都市10大古镇中唯一的山地古镇。整座镇子只有五条街,分别叫金凤街、青凤街、玉凤街、白凤街、小凤街,五条街均以凤凰命名,五凤古镇由此得名。

“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五凤溪作为旧时码头,是成都联通重庆的重要商道,文化多元,兼容并包。旧时五凤溪有来自两广、两湖及陕西、江西等地大量移民,他们与原住居民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人文。这些移民兴建了关圣宫、王爷庙、火圣庙、南华宫和距镇1.5公里的炳灵店。关圣宫南华宫气度恢弘而和谐。炳灵店原名炳灵占,三国时期,刘备征战吴国途经炳灵,准备在此修墓,而孔明不同意,就修了一个店铺,占了刘备的墓而得名。关圣宫、南华宫被列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独特的移民文化、宗教文化、码头文化和哲学在五凤溪交融贯通,诞生了众多知名人士与社会名流,并以被誉为“东方黑格尔之父”的哲学家贺麟最具有代表性。

广汉周边的古镇,还有洛带古镇、街子古镇、元通古镇、悦来古镇、安仁古镇、新场古镇、黄龙溪古镇、西来古镇、平乐古镇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