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魏沛娜
宋徽宗时代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制瓷业也正逢其盛。那么,徽宗时代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具体有哪些成就和影响?徽宗时代的瓷器,与经济社会以及礼制文化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关系?11月12日,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原调研员刘涛受邀做客“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十季第九期活动,结合实例图片,解析“徽宗时代的瓷器”。
“了解徽宗时代的瓷器,首先要对整个宋代的制瓷业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刘涛介绍,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宋代瓷业大体可分为白瓷(包括青白瓷)和青瓷两大系统。前者以定窑、景德镇窑为代表;后者以耀州窑、汝窑及其一脉相承的钧窑、南宋官窑、龙泉窑等最负盛名。此外以“化妆土艺术”为特色的磁州窑类型瓷器及黑釉瓷器等,也占有重要地位。考古证实,北宋中晚期特别是徽宗朝,制瓷业最为兴盛,南北各大窑场都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文献上有明确记载的“京师自置”官窑(汴京官窑),也相传出现于此时。瓷器在形制、釉彩和装饰上有了更明显的官民之别、文野之分。徽宗时代的瓷器,可谓有宋一代瓷业繁荣发展的精彩缩影。
其中,汝窑是最负盛名的中国古代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市清凉寺村。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记:“本朝以定窑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南宋时期汝窑瓷器已“近尤艰得”,备受珍视。“在这之后‘河北’,因为后面提到唐州和邓州都是在黄河以南,也就是现在河南的南阳,属于南阳市。这个‘河北’我推测应该是指淮河,而不是黄河。通常在古文中一般出现的‘河’都是特指黄河,但是在这里应该不是。‘汝窑为魁’,就是汝窑瓷器称冠于天下,南宋时汝窑瓷器‘近尤艰得’,就是难以得到的意思。”刘涛解释称,这种青瓷因为是专供给宫廷使用,所以又把它称为“供御青瓷”。供御青瓷烧造于徽宗朝。徽宗宣和六年()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有“越窑古秘色,汝窑新窑器”的说法,据此推知,汝窑奉命烧造“新窑器”的时间应距宣和不远。
定窑始烧于晚唐五代,北宋中晚期进入繁荣阶段,徽宗朝达到鼎盛,除主窑区涧磁岭外,燕川、北镇等窑区也相继复烧或创烧。徽宗时代的白瓷,釉色牙白,装饰手法以刻花(“浅刀”)、印花最富特色。位于晋中汾河谷地的介休窑,也是北宋时期白瓷的一个重要产地。“介休窑过去一直是被轻视的窑口,介休窑的工艺成就还是相当不得了。介休窑(洪山镇)的细白瓷,无论透光度和白度,都不在定窑之下。特别是印花,印纹清晰且富有层次,工艺品质上甚或优于同时期的定窑。”刘涛说。
谈及景德镇青白瓷,他指出,青白瓷属白瓷系统。入宋以来,在北方白瓷的影响下,景德镇等南方地区白瓷、青白瓷生产蔚成风气,仁宗以来(11世纪中期)大量烧造,徽宗时达到鼎盛。优质的青白瓷,透影性强,清代又有“影青”之称。需要注意的是耀州窑和河南地区青瓷,其窑址在陕西铜川黄堡镇。鼎盛期(北宋中晚期)青瓷以“橄榄青”为特色,装饰以刻花(“浅刀”)、印花为主,工艺精湛,特别是刻花装饰,刀法圆熟,线条流利,富有浅浮雕艺术效果,最能代表耀瓷的工艺水平。
至于磁州窑类型瓷器,则是宋金以来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生产的一类以“化妆土艺术”为特色的瓷器。今河北省磁县等地,是此类型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因窑场地处古磁州,故明清时有“磁州窑”之称。产品与之相类的其他地区一些窑场,而今则被划入“磁州窑系”,或将其产品统称为“磁州窑类型”。主要品种有珍珠地划花、白地黑花、红绿彩等。磁州窑早期白地黑花器以如意头形枕较多见,亦有各式瓶、钵等,而几乎所有制品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绘黑花与剔、刻、划工艺完美结合,图案典雅,工艺考究,素朴中显华贵,格调颇为不俗。根据器物排比,其年代应属时风奢华的徽宗之世。
磁州窑类型瓷器中还包括“三彩”,三彩在北宋时期曾长期陷于低潮,在整个11世纪北宋考古编年资料中,三彩十分少见。一直到徽宗时期,情况才有较大改变。河南中部的宝丰清凉寺、鲁山段店和登封曲河等窑场都开始烧造三彩。三彩的再度流行,折射出社会生活“由俭入奢”的变化。
▲豫中窑场三彩划花鸳鸯纹枕深圳市翰熙古陶瓷博物馆藏
另外要提的是建窑黑釉茶盏,其窑址在福建建阳水吉镇。据史料记载,建窑兔毫盏大抵从北宋中期以来成为“点茶”用盏之上品,至迟徽宗时更为宫廷所用。纪年墓出土建盏,也以徽宗时期最为集中。建窑黑盏除兔毫外,还有油滴(鹧鸪斑)等。
那么,徽宗时期瓷业兴盛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刘涛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人口增长进入峰值。经过唐末五代的动乱,宋初全国人口只有万。而在此后的一百余年间,人口迅速增长,到12世纪初(徽宗即位之初)进入峰值阶段,当时在北宋、辽、西夏和大理等区域内,总人口达到1.4亿。二是城市高度繁荣。北宋末年东京开封的居民已达万左右。风俗奢侈,无论饮食还是服饰器用都追求精致,可谓“金翠耀日,罗绮飘香”。城市的勃兴,消费主义的盛行,必然有力拉动制瓷业的发展,并带来产品花色品种的变化。三是制瓷业得到鼓励。宋朝“钱荒”严重,铜材料短缺,国家屡禁民间用铜制作生活用器,故制瓷业得到鼓励。
刘涛指出,从文献上看,两宋历朝皇室大都比较节俭。约在神宗年间,宫廷所用的部分祭器已由过去的金器和铜器改用陶瓷器了。至少哲宗时,宫中瓷器的使用又推广到日常生活,哲宗本人“饮食皆陶器而已”,“一应华巧奢丽之物不得至于上前”。徽宗为风雅天子,又热衷搞政治形象工程,如兴建明堂、艮岳等。汝窑御用瓷器的烧造也在他统治时期,他的意志与喜好对御用瓷器的烧造应有直接影响。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他直接干预瓷器烧造的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有个说法很流行:汝窑烧造御用瓷器请示釉色时,徽宗指定了青色,也就是“天青”。对于这个说法,刘涛认为显然是从所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柴窑传说敷衍而来的。“还有个说法,徽宗沉迷道术,由于相信命中带火,喜阴不喜阳,在瓷器的选择上可能就偏爱于‘火气’不大、釉色不那么明亮的汝瓷。这些说法均为附会臆测,虽有一定道理,但难以凭据。”
▲钧瓷天青釉花口钵河南博物院藏
刘涛补充说,天青釉滥觞于晚唐五代越窑秘色瓷,受其影响,耀州窑早期(五代宋初)青瓷中亦有烧造。汝窑的天青釉则更为纯正和稳定,成为供御青瓷的基本釉色,并深刻影响到后世青瓷的发展。“天青”包括粉青,成为中国古代高端青瓷的代表釉色。南宋以来的官窑、哥窑、龙泉窑和金元时期的钧窑等,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汝窑影响。中国古代高端青瓷的发展,从越窑到耀州窑,又到汝窑;再从汝窑到南宋官窑、龙泉窑和钧窑。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个两宋(宋金)时代。
讲座最后,刘涛对徽宗时代瓷器的成就、特点和影响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徽宗时代瓷业高度繁荣,南北各大窑场都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新器式新品种迭出,长腹梅瓶、长颈瓶、玉壶春瓶、纸槌瓶、花口瓶、曲流长颈茶瓶、孩儿枕、如意头形枕、腰圆形枕以及仿古礼器的樽、鼎等,都出现或定型并流行于徽宗朝。“浅刀”刻花、白地黑花等装饰工艺也于此时臻于纯熟。这一时期的瓷器雅俗兼备、官民并存。随着汝窑等进奉宫廷,瓷器有了更明显的官民之别、雅俗之分,而且富丽之风日盛。此风折射出徽宗朝社会生活“由俭入奢”的变化。此外,汝窑深刻影响到后世青瓷的发展,如南宋的官窑、哥窑、龙泉窑和金元时期的钧窑等,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汝窑的影响。这种影响之深远,以致最终造就出一种绵延至今的美学趣味和鉴藏传统。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