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东西被新的东西替代,那是社会的发展是必然性,就象跟耕牛被铁牛替代一样。一系列的改革变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从而给农民减轻了负担,同时减少了劳动力又增加了收入。
老一辈的思想不好的该丢的得丢,如封建迷信。好的该保留的还是要保留。譬如民谚俗语和一些种植经验。
我记忆中的有些农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己慢慢退出了“江湖”,过起了隐居生活,有的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
由于南北的差异,种植的农作物有所不同,所以所使用的农具在叫法和用途上也就不同。接下来我就结合我们南方当地农民使用的农具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惯盆
农村人种植水稻时,用来打谷子用的木制大盆,样子就像一艘小船。以前穷人多,买不起打谷机,都是用这种盆打谷子的。
惯就是摔,打的意思,实用于人少的情况下,把谷穗在盆边摔打使谷子掉在盆底。由于笨重,效率低,现在都很少用了,普遍用打谷机的人多。
连盖
两根竹子一长一短,象大版双截棍,用绳子连在一起,专业打豆子的神器。打时手握大的一头,小的竹子从头顶上甩过,砸落在晒干的豆荚上,不一会豆子脱壳,然后用筛子筛出来,再把豆荚包括茎叶打成糠。
这种东西如果力使不合,还会自己打到自己,我小的时候就甩这个玩,吃过大亏,头上被砸了一个大包,记忆犹新。现在这东西农村见都见不到了,有的人怕认都不认识。
榔头
这个东西有大有小,木制品,小的长方形,有一个手柄,是用来锤土,锤草的神器,锤土主要使地板变得平整,还有砌墙的时候把土锤实使之牢固。
大的柄有斧头柄长,下面接着一个圆木形的木坨,用来打木桩,打田埂。现在也是见不到了。
皮条
这个东西以前是用长条形的牛皮做的,穿在一个锥形有孔的梭子上,后来牛皮也没有那么多,就把牛皮改成了棕绳。
是专门用来捆柴,捆草,捆甘蔗等大的东西用,捆好后用再用背皮背。这是我们山区人专用的东西,平原地方少见。
蓑衣
下雨时挡雨,冷时披在身上,地上潮湿的时候垫在地上坐,背东西时垫着背,这是农村里非常实用的一种农具。
这是用棕树上剥下来的一层毛皮缝制而成的,现在防雨的用具很多,这个也成了过去式。
除了以上介绍的,千斤,犁头,耙,刮耙,拉笆等等农具也见不到了,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南方的朋友是否也见过呢?
欢迎留言探讨,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