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目的

龙湖·春江郦城建设场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与新开铺路交汇处东北角,受湖南壹捌捌壹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由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深圳市邦迪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监理,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对该工程进行总承包施工,受监于长沙市天心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工程建筑物包1栋公寓式办公楼(7#栋)、及纯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面积约.35平方米,地下部分面积约.65平方米。地下室一层或两层,本工程±0.相当于绝对标高44.30米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建市〔〕号”及“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建建函〔〕73号文”等文件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狠抓质量问题治理,促进工程质量水平提高。突出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准确把握常见问题产生的根源。将技术与管理并重、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齐抓,严格质量责任落实,强化激励约束措施,构建质量常见问题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常见问题,全面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为践行政府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提升工程产品质量,加强建设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管控,让业主获得一个使用满意的产品特编制此专项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

1.《龙湖·春江郦城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变更、洽商文件》;

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号;

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建市〔〕号;

4.《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建建函〔〕73号文;

5.《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6.《湖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J43/T-

三、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创建目标及组织机构

1.创建目标

创建省级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消除常见质量问题,减少后期维修工作,提升工程实体的整体品质,最终达到提升整体施工管理水平的目的。

2.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由施工、技术、质检及物资部门及分包班组共同组成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实施小组,由项目经理包冉亮任实施小组组长,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为本次创建工作的总协调人,负责协调各专业分包的关系,并将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领导。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实施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包冉亮(项目经理)

副组长:言哲(技术负责人)

成员:项目部施工、技术、质检及物资等部门成员及分包班组现场主要负责人。

定期由执行经理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协调解决上周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上述创建小组成员参加。

四、建设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1.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7#及地下室工程的模板工程根据不同楼层有两种模板形式,塔楼非标准层、地下室采用木模;塔楼标准层采用铝模。

1.1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防治措施

①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②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③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④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⑤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⑥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2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①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②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③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④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

⑤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①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②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③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张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④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⑤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1.3模板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线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防治措施

①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②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③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④铝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⑤铝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⑥梁、桩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1.4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模板内残留木板、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防治措施

①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②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③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外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mm×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1.5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1)现象

由于模板支撑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2)防治措施:

①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②铝模支撑体系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

③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④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1.6柱模板的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柱箍间距太大或不牢;未安装柱箍或穿墙螺栓只采用对顶或拉铁线固定模板;

②测放轴线不认真,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③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砼不密实或蜂窝、孔洞、露筋;

④支顶不当、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⑤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⑥柱内有杂物、垃圾未清理干净,模板上的旧砼未清干净,柱脚未留清扫口;

⑦模板完成后,砼浇注前不对模板进行验收;

2)防治措施:

①柱子封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②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m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加对拉螺栓,其间距一般控制在~mm;

③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④四边支撑要顶牢、顶稳;

⑤模板上砼残渣应清理干净,柱模根部应设垃圾清扫口;

⑥模板完成后,砼浇灌前要进行模板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砼;

1.7结构柱胀模、断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

1)原因:柱模板强度、刚度不够

2)防治措施: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1.8柱身扭向

1)原因:校正时未双面校正

2)防治措施: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临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以使柱模不扭向。

1.9轴线位移

1)原因:柱支模时未拉通线

2)防治措施: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柱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1.10剪力墙模板的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方木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间距过大或支撑不牢导致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

②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墙内用木楔打撑。

③墙根压脚板不牢稳、易胀模、跑浆、露筋,模内根部未清理夹渣。

④门窗洞口变形。

2)防治措施

①按位置线安装门窗洞模板,并吊线拉线找方正

②把一面模板按位置线就位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安装塑料套管和穿墙螺栓。

③清扫墙内杂物,再安另一侧模板,调整斜撑使模板垂直后,拧紧穿墙螺栓。

④如果是两侧面模板立好后,再打孔穿螺栓的,必须先在墙根部模板上留×的垃圾清扫口。

⑤墙身放线应准确,模板就位调整要认真,螺栓要穿齐、拧紧。

⑥验收时查看墙体的垂直度,对超过规范要求的部位调整后重新验收。

3)合格标准

①墙身垂直、平整。

②墙根部干净,定位准确,模板拼装紧密无大的孔隙。

③方楞间距在~mm,对拉螺栓设置间距在mm左右。

1.11结构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1)原因:墙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够,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未执行到位。

2)防治措施: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必须按照施工方案认真执行。

1.1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

1)原因:模板根部缝隙未堵严,模板内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筑前未座浆。

2)防治措施: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水泥砂浆座浆50mm厚。

1.13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

1)原因: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

2)防治措施:门窗模板内设足够的支撑,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牢固。

1.14梁模板的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梁身不平直,梁底向下挠曲。模板支撑未校直撑牢,支撑整体稳定性不够,或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

②梁底没按要求起拱;

③梁模方楞间距过大,梁底梁侧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模间拆除困难;

④梁柱节点施工缝内夹有杂物未清理;

⑤模板局部拼缝隙较大,漏浆多;

⑥较大梁或深梁侧模刚度差,中间又未设对拉螺栓或对拉螺栓间距偏大,梁下口炸模,上口偏歪,梁中部向下挠曲明显。斜撑角度过大(大于60°),支撑不牢;

2)防治措施:

①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边接处下料尺寸一般稍微缩短;

②梁侧模必须设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模钉牢,梁底按规定起拱;

③砼浇筑前应将模内清干净,并浇水湿润,梁柱头节点施工缝必须先清洗干净,并在柱头板适当位置留清扫口;

④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不产生变形,要严格按方案施工,支撑底为泥面时要通长垫木;

⑤梁侧模根据高度采取措施,在侧面加设方木或钢管围檩,若梁高超过mm,应在梁中加对拉螺栓,间距一般为mm左右;

⑥梁板模安装完成后应对梁柱模、支撑等进行检查、加固处理;

3)合格标准:

①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定位线和水平线,钉柱头板;

②梁底模按设计标高,当跨度不小于4m时,按设计起拱,设计无要求时按1/1~3/1,先主梁起、后次梁起拱;

③梁下支撑要设垫板;层高在4.5m以下时设二道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侧模要钉压脚板和斜撑,梁高不小于mm时设对拉螺栓,间距mm左右;

1.15板模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平整度差,板中下挠,板缝拼接不严,两块拼板间相互错开有高差;

②板底龙骨间距过大,底板未按设计或施工方案起拱;

③板底缺少支撑或支撑不稳固,上无水平支撑,下无扫地杆;

④板面旧砼不清理干净;

2)防治措施:

①通线调节支柱上的高度;

②铺模板时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板模压在梁侧模时角位模板应拉通线钉固;

③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拉线检查标高及平整度;

④梁板模内应清扫干净;

⑤板模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

3)合格标准

①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在基土面上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②安装现浇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立柱应对准,并设垫板;

③模板接缝不应漏浆,砼浇筑前要浇水湿润模板,但不得有积水;

④板模应按要求起拱,板面应平整、干净;

⑤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模底支撑竖直、支承连接稳固;

1.16铝模设计或加工尺寸不精准,与设计图纸不符。

1)常见质量问题

铝模深化设计程度不够,未统一考虑建筑、结构及水电安装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出现连部分设计变更都未考虑的情况发生。致使铝模成型效果与设计图纸不符

2)防治措施

加大铝模的深化设计力度,优选综合实力强、信誉好的厂家承担铝模设计和加工;铝模加工前严格审查深化设计图纸,逐一核对清晰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工制作;加强铝模进场验收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对铝模预拼装成品逐一核对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进场按照使用。

1.17模板的拆除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梁板砼或悬挑构件未达强度要求就拆模;

②撬坏砼边角、拆烂模板;

③阴角部位或板底未拆除干净,伸缩缝内模板未及时拆除,被砼等填塞堵死致拆除困难;

④后浇带两侧支顶拆除后未及时回顶,可能导致梁板裂缝;

2)防治措施:

①要留置试件来控制拆模时间,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

②根据现场的情况加强砼的养护;

③拆除边模或侧模以不损坏边角为准,一般宜在砼浇筑20小时后拆除;

2.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1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1)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

2)预防措施

①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用铁卡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现浇筑混凝土;

②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筋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

2.2露筋

1)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2)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进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丝与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2.3箍筋间距不一致

1)现象

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2)预防措施

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

2.4钢筋遗漏

1)现象

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

2)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2.5钢筋的锚固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梁钢筋伸入墙、柱内的锚固长度不够或锚固方式不当,有抗震要求的未按设计要求下料。

②次梁钢筋入主梁的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地梁钢筋入承台的锚固长度不够。

③柱钢筋伸入基础承台或伸出楼面、屋面的长度不够。

④板底筋或面筋入梁内的锚固长度不够设计或规范要求。

⑤水平钢筋在墙转角处的锚固不符合要求。

2)防治措施

①做好技术交底。

②审核班组钢筋下料单。

③严格按设计要求、钢筋《16G-1》平法图集要求下料,保证各处钢筋锚固符合要求。

④锚固长度不够的要重新开料或焊接加长,或适当调整钢筋位置。

⑤柱筋伸出楼面长度不够的要在砼浇灌前及时预插以保证上端的长度。

2.6墙、柱主受力钢筋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或浇筑砼时被振动器或其他东西碰歪撞斜没有及时复位校正,下层墙、柱伸出钢筋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层墙、柱钢筋搭接不上。

②基础预插钢筋歪斜或跑位。

③剪力墙水平钢筋长度不够。

④墙、柱钢筋间距不均,过大或过小,绑扎不竖直。

⑤主受力钢筋大小配料错误,或漏筋。

⑥墙、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主筋弯折不当,不符合要求。

⑦偏位钢筋处理不当。

⑧墙柱竖向受力钢筋,相邻钢筋接头未按要求错开或错开距离不符合要求。

2)防治措施

①按设计要求将墙、柱断面边框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墙柱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处与各纵筋绑扎固定,以保证各纵向受力筋的位置。

②基础部分墙柱插采取加箍、加临时支撑等稳固的支顶措施。

③按要求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必要时采用柱子加定位筋进行固定。

④剪力墙水平钢筋的长度必须严格按图纸要求下料,不够长的应及时拆除重做。

⑤柱与梁、墙相交时,应按柱钢筋包住梁、墙钢筋的原则。

⑥砼浇筑之前要做好钢筋的隐蔽验收工作,确保钢筋安装质量,做好“三调整“即竖向结构浇筑完成后调整一次;顶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拉线检查调整一次;顶板混凝土完成后调整一次。

2.7梁主受力筋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梁底、面筋间距不符合最小净距要求,或钢筋间距大小不一较混乱,有二排或多排的钢筋排距不合要求(下掉到梁中或上下排靠得太紧)。

②梁钢筋骨架不顺直,梁主受力钢筋不到位、有效受力截面减小。

③梁支座负筋在节点处断开,未采用通长钢筋,而以绑扎搭接的方式安装。

④主、次梁钢筋位置不正确。

2)防治措施

①在钢筋绑扎前应核对受力钢筋,以免下料错误或安装错误。

②在梁柱或梁墙节点部位,要合理调整钢筋位置,以免梁钢筋与墙柱钢筋相碰导致钢筋不能正确就位。

③梁板钢筋安装时,应先放置主梁钢筋,待主梁钢筋骨架绑扎好后再放置次梁钢筋并放置在主梁钢筋之上。

④梁的二排或多排受力钢筋在绑扎的时候应用短钢筋头或拉筋措施隔开并绑扎牢固。梁内上下两排钢筋距离不应小于25㎜或钢筋最大直径。

⑤砼浇筑之前要做好钢筋的隐蔽验收工作,确保钢筋安装质量。

2.8洞口加强钢筋的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剪力墙门窗洞口四角的加强钢筋漏放或长度不够要求或位置不当。

②楼板面预留洞口四周未放加强钢筋或放置的加强筋不符合要求,洞口内板底钢筋未贯穿连通。

③预留洞口位置设置不合要求,影响到主受力钢筋的配置。

2)防治措施

①按照设计图认真下料,向钢筋工人做好技术交底,浇筑砼前做好隐蔽验收。

②楼板预留洞按无洞情况配楼板底筋,墙或楼板预留洞周边按设计要求配置加强筋。

③按照图纸设计和相关图集要求进行洞口处加强钢筋的设置。

2.9柱箍筋的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箍筋间距过大,不符合设计要求。箍筋与柱筋不垂直,交点未绑牢。

②柱筋上下两端的加密箍的间距、数量、加密区高度等未按要求设置。

③柱箍未按抗震要求设°弯钩,弯钩端平直段长度不够10d。

2)防治措施

①箍筋下料制作时要按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的必须设°弯钩。或将箍筋绑好后再用工具扳成°弯钩也可。

②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③箍筋安装前要做好交底工作,相互提醒,应把箍筋接头位置相互错开绑扎。箍筋最好用粉笔划好位置。

④柱箍的加密高度必须按设计图纸、规范要求。

3)合格标准

①箍筋间距均匀、符合设计要求,箍筋与竖筋垂直,绑扎牢固。

②柱箍上下端加密区清晰、长度符合要求,柱筋骨架整体成型良好、垂直。

③所有抗震要求的箍筋都带有°弯钩。

2.10节点区箍筋的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节点内无箍筋,或箍筋挤在一起没有分开。

②节点箍筋与主筋不垂直,节点内钢筋较多较密,布置不合理,箍筋歪斜使墙、柱筋出现偏位。

③节点内箍筋间距过大,没有按加密要求配置。

2)防治措施:

①按设计要求下料,安装前做好交底工作。

②加强过程控制,对节点区箍筋进行严格控制。

③加工开口套对节点区箍筋进行绑扎。

2.11梁箍筋的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梁端箍筋加密长度不够,间距偏大。

②梁箍筋与主筋不垂直,梁受力截面减小。

③主次梁节点处,主梁两侧附加箍筋设置不符合要求。

④梁端第一个箍距节点边距离太大。

2)防治措施

①按设计要求的尺寸正确制作成型箍筋,以保证钢筋绑扎不偏位。

②梁支座处的箍筋从梁边或墙边50㎜处开始设置。

③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及箍筋间距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

④严格钢筋的隐蔽验收,不符合要求不能浇筑砼。

3)合格标准

①主次梁相交处加密箍筋按照图纸要求进行设置,为每侧4个间距50的同直径箍筋。

②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为不小于1.5倍梁高、且不小于㎜。

③有抗震要求的梁箍筋带有°弯钩,且在梁中交错布置。

④箍筋安装与梁纵向受力筋垂直,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牢固。

2.12梁、墙、柱钢筋绑扎搭接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搭接范围内没有绑三道扎线,只绑两道或一道。

②钢筋搭接长度太短不符合设计要求,或钢筋搭接太长浪费材料。

③搭接的钢筋成交叉状、歪斜,或两钢筋相间的距离较大没能绑在一起。

④相邻的绑扎接头没有错开,或错开距离不符合要求,或同一断面内绑扎接头百分率超过要求。

2)防治措施

①墙、柱、梁主筋尽量按最长下料,能不断开的地方就不断开,安装前先向工人做好交底工作。

②梁底跨中三分之一、梁面支座两侧负筋范围内一般不搭接,采用通长筋。

③有绑扎搭接的部位,应先排好钢筋使钢筋并在一起,绑扎好搭接点,绑三道,绑扎牢固。

④墙柱钢筋如有偏位的,要应处理好复位后方可绑扎搭接上段钢筋。

⑤绑扎接头相互错开,错开的净间距为0.3倍搭接长度。

3)合格标准

①钢筋绑扎三道且牢固。

②绑扎搭接的钢筋成平行状紧靠在一起。

③钢筋绑扎搭接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当梁侧面为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15d;当梁侧面为受扭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e,锚固长度取Lae;其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2.13梁、墙、柱钢筋的保护层

1)常见质量问题:

①主受力筋保护层垫块不到位或厚度不符合要求。

②梁板底未设置保护层垫块,砼浇筑后箍筋显露。梁板面筋位置不正确或砼厚度不够致面筋显露在外。

③保护层垫块绑在箍筋上,且固定不牢。

④钢筋绑扎时整个钢筋骨架歪扭,模板安装时垫块撞脱,钢筋挤压在模板上无保护层。

⑤墙、柱钢筋有偏位较大的,钢筋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回位,导致一侧或两侧保护层过厚。

2)防治措施:

①柱墙梁钢筋骨架的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向钢筋绑扎固定,垫块间距一般在1m以内,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②梁底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沉放梁骨架之前可在梁底放入直径25mm短钢筋头或垫入25厚的砂浆垫块,要保证整个钢筋骨架不直接贴紧模板。

③主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梁板钢筋面筋的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楼面应放有标高控制线。

⑤加强现场管理,严格钢筋的隐蔽验收,不合格不能浇筑砼。

3)合格标准:

①垫块位置适当、间距合理、厚度符合要求,安装牢稳,使钢筋骨架明显与模板分开。

②推广新材料,使用塑料垫块,安装到位。

2.14楼面及屋面板钢筋的安装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板底筋长度不够,端部未过梁中线。

②板面负筋不到位,间距大小不均不符合要求。

③负筋较细,马凳支垫不牢,无可靠保护措施,施工中任意踩踏。

④有双层钢筋的板,其面筋支垫不当,局部或大部底、面筋重叠基本无间距。

⑤板筋绑扎不牢,间距不均,不顺直较混乱。

2)防治措施:

①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规定进行绑扎与安装。

②板中受钢筋的位置,一般是距梁边或墙边50mm开始放置。

③双向板中两个方向的受力钢筋位置,应将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放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侧。

④板钢筋的绑扎,除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在双向板中要全部扎牢。

⑤板上部钢筋与负筋应每隔一定的间距用钢筋支架托住。严禁在已成型的板面钢筋网上踩踏行走。

⑥板面分布筋应放置在板面受力钢筋或支座负筋下面。

⑦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⑧屋面板筋在屋脊及边梁部位的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合格标准:

①板中受力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②绑扎牢固,无变形松脱。钢筋表面干净。

③弯钩朝向正确。

④伸入支座的板底筋必须过墙梁支座中线。

2.15板筋保护层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板底筋未放置保护层垫块,或垫块间距太大,或垫块厚度不符合要求。

②面筋未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位置,或马凳支撑不当、绑扎不牢,或间距过大,造成局部面筋保护层超厚,又有局部面筋保护层超薄。

③垫块位置不当,有的板筋只在周边调设有垫块,有的板筋只在中间部位放置垫块。

④砼拆模后,钢筋明显外露,或保护层太薄钢筋锈蚀印较明显。

2)防治措施

①板筋的保护层垫块应统一制作。

②板筋绑扎完成后,再放置垫块,面筋用马凳支撑并绑扎牢固、保证面筋的位置。马凳马凳间距一般控制在1m内。

③严格钢筋隐蔽验收,没有保护层或保护层不合格的不准下道工序施工。

3)合格标准

①一般楼面板的保护层厚度为15mm,基础底板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为40mm。

②保护层垫块的间距一般为1m左右。

③地下室底板和顶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按设计要求。

2.16钢筋的成品保护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梁板钢筋安装完成后在钢筋上任意踩,堆放材料等,上层面筋踩塌、绑扎点松脱、没有做任何的保护措施。

②钢筋完成后没有及时浇筑砼,钢筋没有保护被污染,如后浇带钢筋。

2)防治措施

①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要向工人做好交底。

②楼板的弯起钢筋、负筋绑扎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不得在上面堆放其他材料等。浇筑砼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钢筋的位置的正确性。

③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中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④钢筋模板内落入的垃圾、泥等要及时清理,如钢筋绑扎好后等待浇筑砼的时间较长,则应对钢筋进行覆盖保护。

2.17钢筋连接质量(钢筋电渣压力焊)

1)常见质量问题

钢筋轴线偏移、弯折。

2)产生原因

①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

②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③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

④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

3)防治措施

①矫直钢筋端部。

②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

③避免过大的挤压力。

④及时修理或更换不合格夹具。

2.18钢筋连接质量(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

1)常见质量问题

钢筋直螺纹套筒接头露丝。

2)产生原因

接头的拧紧力矩值没有达到标准或漏拧。

3)防治措施

①按规定的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

②连接完的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做标记,防止漏拧。

3.混凝土工程主要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3.1砼的泵送质量

1)常见质量问题

①砼运输时间过长。

②砼泵送之前搅拌不够充分。

③由于来料较干,现场工人向砼内随意加水。

④现场未检测砼的坍落度。

⑤泵送时砼泵机料斗内浆面高度保持不够。

⑥泵管弯头管接得太多,或弯管角度太大。

⑦泵管在楼面及立面支撑、固定不符合要求。

⑧泵管砼出口处砼堆积太高。

2)防治措施

①混凝土泵车设置处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畅通,供料方便,距浇筑点近。

②砼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5小时,来到现场泵车应进行二次搅拌后才能泵送。

③砼输送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预埋件上,水平管每隔一定的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

④每次浇砼都应安排专人检测砼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现场应专人看管,不得随便向砼内加水。

⑤砼泵启动后,应先送适量水、砂浆以湿润砼泵的料斗、管内壁等。

3.2现浇结构表面麻面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防治措施

①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②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③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④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⑤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⑥拆模不应过早。

3.3现浇砼构件露筋

1)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负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2)防治措施

①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中未注明时,可参照下表的要求执行;

注:Ⅰ.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场标准《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的规定。

Ⅱ.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②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③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④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

⑤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⑥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

⑦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棱角。

3.4现浇结构缝隙、夹层

1)现象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2)防治措施

①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外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②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

③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间歇时间超过下表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注:a.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b.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接缝时间超过上表规定的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c.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d.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应铺一层水泥浆或浇5~1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与抗拉强度关系如下表所列;

e.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于清理杂物和冲洗。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3.5现浇砼结构凹凸、鼓胀

1)现象

柱、墙、梁等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

2)防治措施

①模板支架及墙模板斜撑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如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应有防水措施,防止浸水面造成模板下沉变形;

②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箍还庆适当加密;

③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

④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0m,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⑤为防止构造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应在外墙每隔1m左右设两根拉条,与构造柱模板或内墙拉结。

3.6墙柱砼的质量

1)常见质量问题

①墙柱砼浇筑前,根部没有先放入50厚左右的同配比砂浆或减半石子砼。

②模内未湿水冲洗,根部存在垃圾等,造成夹渣。

③砼振捣不充分或漏振,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等。

④墙柱未及时校核垂直度,导致墙柱倾斜。

⑤砼浇筑完成后表面处理不当。柱头砼高于梁底模,影响梁底钢筋的排放。

⑥墙柱砼先浇时,浇完墙柱砼,在没有初凝的情况下用水冲刷墙柱头砼。

⑦墙柱砼裂缝。

⑧砼强度不符合要求。

2)防治措施

①墙、柱砼浇筑前先冲洗、排除模板内杂物及垃圾,并湿润所有模板。根部先放入50~㎜厚左右的同比水泥砂浆或减半石子砼。

②砼从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③墙柱砼浇筑时应先从根部开始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要超过mm,依次向前推进,每浇筑一层应从低处往高处振捣。

④要安排工人及时对垂直度进行校正,并支顶牢固。

⑤当墙柱与梁板不同时浇筑时,墙柱砼浇筑高度不应超过节点处最低梁底模板高度。

⑥浇筑砼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处理,并在砼凝结前处理完成。

⑦在已浇筑的砼强度未达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⑧墙柱砼应一次浇筑完成,不要随意留施工缝,如需要应按规范要求设置。砼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将伸出的钢筋整理到位。

⑨每个部位砼浇筑刚完成不得马上用水冲刷。

⑩认真按设计要求控制砼强度等级,如梁板砼与墙柱砼相差只有一个等级时,节点砼可按梁板砼施工,如差两个等级或以上则节点砼必须按较高等级施工。

3.7梁板砼的质量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梁、板砼出现露筋、蜂窝、孔洞。

②梁位移、变形、下挠、鼓胀。

③梁板砼开裂。

④梁柱节点砼振捣不到位。

⑤梁板砼浇筑时,被踩塌、移位、松脱的钢筋没有及时复位,部分板负筋钢筋头外露未处理。振动棒直接振钢筋骨架使钢筋偏位。

⑥楼面砼平整度偏差较大,标高偏差、板厚度偏差大。

⑦砼强度不符合要求。

⑧砼楼板出现开裂现象。

2)防治措施

①梁板砼浇筑之前必须严格做好钢筋隐蔽验收,并向工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正确使用振动器,确保振捣充分,现场安排专人看管。

②商品砼来到施工现场应有专人检查送料单,查看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砼的坍落度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处理。

③砼浇筑时安排专人对模板、支撑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④梁柱节点应使用小型振动器振捣,梁砼振捣时不得直接振动钢筋骨架,板砼的振捣宜使用平板振动器。

⑤浇筑砼时应安排钢筋工跟班,及时整理被踩塌、移位、松脱、外露的钢筋。

⑥楼面砼在拖完平板振动器后要及时用杠尺按预定标高刮平表面。

⑦砼早期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为外荷载的直接应力;结构次应力;变形变化(收缩或不均匀沉降等),主要变现为龟裂、温度裂缝、施工时裂缝等。为防止砼产生早期裂缝,对施工队制定以下措施:

a.砼浇筑完成后不得过早上人做业、堆放材料,以防开裂。砼浇筑完成以后及时覆膜养护,放线完成后及时浇水养护。新浇砼强度未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b.搭设上层支撑架子时必须采用加固木方在地上铺设传递集中荷载。

c.集中堆放扣件时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直接向新浇混凝土板面倾倒油托、扣件。

d.增加养护时间和浇水次数,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

3.8楼梯砼的质量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楼梯砼浇灌前没有清理根部造成夹渣,没有淋水湿润模板。

②砼振捣不当,从上面向下振,或振捣不到位,踏步根部孔洞、露筋。

③踏步歪曲、变形、大小头或胀鼓,或不平整。

2)防治措施

①楼梯砼浇筑前必须安排专人先清理根部垃圾,并湿润模板,做好隐蔽验收工作。

②楼梯段砼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砼,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砼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面抹平。

③在浇捣前要检查好踏步模板尺寸、平水、标高是否符合要求,安装是否牢固,在浇捣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有没有变形。

3.9砼的养护质量

1)常见质量问题

①砼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未及时湿水养护或覆盖养护,造成砼强度不够或砼开裂。

②养护不到位,有的部位有养护,有的部位没有养护。

③湿水养护的次数不够,养护的时间不够长。有时只在浇完砼后第一天进行淋水养护。

2)防治措施

①砼浇筑之后,必须在12小时之内安排专人进行湿水或覆盖养护。养护期内要保证砼结构表面湿润状态,养护面要全面到位。

②现场应有相应管理人员常到现场巡查,发现养护不到位的地方及时安排进行养护。

③抗渗混凝土需带模养护3-4天;梁板柱混凝土有条件的宜带模板养护2-3天;

3.10砼的成品保护

1)常见质量问题

①砼刚浇筑完成,未初凝就被踩踏,或被水冲刷。

②砼强度未达要求(1.2MPa)就上人作业、过早堆载等,使砼表面损坏、开裂。

③拆模过早或被撞击,导致砼破损、开裂。

2)防治措施

①施工中,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模板和支撑上搭脚手架,以保证模板牢固、不变形。

②侧模板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边角和表面不受损伤时,方可拆模。

③砼浇筑完成后,待其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上面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④预留的管线、螺栓及插筋,在浇砼时不得碰撞,或使之产生位移。按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或预埋件,不得以后凿洞埋设。

4.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龙湖·春江郦城工程砌体墙有: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烧结页岩多孔砖-外墙与厨卫隔墙。

烧结页岩多孔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

4.1砂浆强度

1)常见质量问题

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2)防治措施

①控制砂的含泥量。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不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砂浆做到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2h和3h内使用完毕。灰槽内的砂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翻动、清底。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②要重视砂浆试块的制作,强度等级评定要符合现行标准规定。

③配齐计量工具,严格过磅,计量准确,根据砂子含水率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用水量。

4.2灰缝质量

1)常见质量问题

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

2)防治措施

①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稠度,确保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②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2d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③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

4.3组砌工艺

1)常见质量问题

砌砖不按规定留槎,组砌方法不正确

2)防治措施

①控制好摆砖撂底,在保证砌砖灰缝8~12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②确定标高,立好皮树杆,双面挂线。

③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要求先退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临时间断处留槎必须顺直,不得偏轴线。

④烟道处组砌一定注意用七分砖错缝搭砌,防止出现通缝。

4.4拉结筋设置

1)常见质量问题

拉结筋漏设或位置不当

2)防治措施

砌体墙拉接筋应按砌块模数后焊设置,杜绝边砌边焊,检验合格后方可砌筑。或采取环氧树脂植筋法,但必须保证材料合格和经三方现场拉拔试验确定。

4.5开裂

1)常见质量问题

砌体结构裂缝,砖砌体隔断墙和填充墙与混凝土框架梁柱接触处、错层砖砌体、顶层墙体裂缝

2)防治措施

①强化图纸会审力度,在图纸会审时对砌体结构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从设计上采取技术措施。

②对有不同材料组成的墙体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混凝土框架柱与砖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片连接加固,墙柱结合部位必须按设计规范要求设置拉接筋且砌筑砂浆要饱满。

③住宅纵向长度超过规范规定时,必须设伸缩缝(缝宽不小于6cm,并应防止杂物散落其内)。

④屋顶宜优先采用女儿墙形式,且应将墙体构造柱延长到女儿墙内。

⑤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顶层墙体开裂:

a.顶层砌筑砂浆等级不低于M5;

b.顶层圈梁下0.3m和每隔0.5m增设砖砌体水平灰缝钢筋(共3道),mm增加2ф4,位置在顶层端部从山墙起两间范围内的内外纵墙及承重横墙;变形缝两端两间范围内的上述墙体;顶层的内横墙靠外墙一边2m范围内(伸入外纵墙每侧mm)。

c.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及山墙与内纵墙交叉处均应设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增设抗裂柱,抗裂柱仅在顶层设置,其上下端锚固于相应上下圈梁内。

4.6墙体渗水

1)现象

①住宅围护墙渗水。

②窗口与墙节点处渗水。

2)产生原因

①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不均,抹灰易发生裂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②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天盘未设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高与室内台板。室外窗台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③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堵塞和嵌抹密封膏,或窗框保护带没有撕净,导致渗水。

④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当。

3)防治措施

①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坚持“三一”砌砖法。

②对组砌中形成的空头缝应在装饰抹灰前将空头缝采用勾缝方法修整。

③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在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眼和龟裂。

④门窗口与墙体的缝隙,应采用加有麻刀的砂浆自上而下塞灰压紧;勾灰缝时要压实,防止有砂眼和毛细孔导致虹吸作用。若为铝合金和塑料窗应填塞保温材料,缝隙封堵防水密封胶。

⑤门窗口的天盘应设置鹰嘴或滴水线;室外窗台必须低于室内窗台板并应做好坡度利于顺水。

⑥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塞密实。

加气砼砌块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4.7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1)产生原因

①水泥质量不合格。

②砂的含泥量大。

③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

④加料顺序颠倒,砂浆搅拌不均匀。

⑤人工拌合。

⑥水灰比控制不好,和易性差。

⑦砂浆保水性差。

⑧砂浆品种与设计不相符,或掺外加剂后无相应措施。

2)防治措施

①材料

a.进场水泥必须有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其技术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b.控制砂的含泥量,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

c.外加剂必须具备产品技术说明和出厂合格证,并经试验配合比合格后方能培植砂浆。

d.严禁在楼、地面上进行拌合。

②拌制砂浆要有计划,做到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制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温度超过30oC时,则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灰槽中的砂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翻动、清底。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③要重视砂浆试件的制作,包括底模及其托模砖的含水率、试件的插捣方式和养护。

④砌筑砂浆的质量要求和试件的制作、强度等级评定要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

4.8砌体几何尺寸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产生原因

①砌块的几何尺寸不规格。

②对砌体水平灰缝不进行控制。

③砌筑过程中未设皮数杆,挂线不准。

④混凝土模板刚度小,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结构胀模。

2)防治措施

①同一单位工程宜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砌块。

②要正确设置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一般间距不超过15~20m,转角处均应设立)。严格控制皮数杆上的尺寸线。

③水平和竖向灰缝的砂浆均应饱满,其厚(宽)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不得小于8mm,也不得大于12mm。

④砌一砖以上墙砌体必须双面挂线,砌一砌厚混水墙时采用外手挂线。

⑤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模具支撑牢固;混凝土要分层浇筑,振捣棒不可直接接触墙体。

4.9组砌方法不正确

1)现象

组砌方法混乱,出现通缝和“二皮砖”,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

2)产生原因

①撂底排砖不正确。

②忽视组砌方法、没有事先预排版。

③半头砌块集中砌筑造成通缝。

④砌筑过程中没有按设置皮数杆控制,砌体留槎错误。

3)防治措施

①控制好摆砖撂底,在保证砌块灰缝10~15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②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砌筑时要认真操作,墙体中砌块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砌块长;墙体的组砌形式,应根据砌筑部位的受力性质而定。

③半头砌块要求分散砌筑,不得集中使用。

④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第一皮砌块的标高必须控制好。

⑤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要求先退后进,进退均为1皮加气块。临时间断处留槎必须顺直,不得偏轴线。施工洞口留置应距纵(横)墙mm之处留置阳槎,并应放置拉接筋和过梁。

4.10水平或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合格,砌体砂浆不密实饱满,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规范”和“验评标准”的规定。

1)产生原因

①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直接影响砌体灰缝的密实和饱满度。

②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砌砖法砌筑。

③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2)防治措施

①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稠度,确保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②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

③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后进行刮缝。

4.11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

1)常见质量问题

①墙体转角处不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不留置斜槎。

②填充墙的顶层砖和梁、板下部摆砌平砖。

③拉结筋的放置、长度、数量不符合规定。

2)产生原因

①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搓。

②填充墙的顶部和梁、板下面,摆砌平砖,造成墙与梁和墙与板为活节点,因为这种砌法打灰不能密实,导致填充墙稳定性和整体性差。

③拉结筋设置的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规定。

3)防治措施

①纵横墙交接处的墙体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在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②砌体墙顶部按照方案要求填充,砂浆应饱满密实。

③按规定要求设置拉结筋。

5.防水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5.1楼地面防水工程

1)常见质量问题

顶棚排水管穿越楼板处渗漏,相邻房间进水。

2)防治措施

①重视浴厕间楼地面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振捣密实认真养护。

②楼面上预留的管道孔洞上下位置应一致,防止出现较大误差。

③管道安装好后宜用细石混凝土认真补浇管道四周洞口。混凝土应掺加防水剂且强度等级应比楼面结构的混凝土提高一级并认真做好养护。

④认真做好防水施工施工结束应做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铺设地面面层。

⑤铺设地面前应检查找坡方向和坡度是否正确保证地面排水通畅。

5.2卷材防水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起鼓防治措施

①找平层应平整、密实、分格缝、嵌缝符合要求。

②卷材铺贴前,认真清理基层,清扫浮灰、杂质等。

③找平层应干燥。可用简易办法检查:将1㎡卷材平坦地干铺于找平层上,静置3~4h后掀开,覆盖部位与卷材上均未见水印即可。

④不在雨、雪、雾天等施工。

⑤胶合剂的涂刷应均匀一致,不得过厚或过薄,当用热玛蹄脂时,其涂刷厚度宜为1~1.5mm,用冷玛蹄脂时,宜为0.5~1mm。当采用其他胶合剂时,应根据其性能控制好涂刷与铺贴的间隔时间,不得过早或过晚。

⑥铺贴好的卷材。应充分滚压平实,尤应注意不易滚压处。

2)流坠(流挂流淌)防治措施

①严格按规范要求选用玛蹄脂的耐热度,应用于立面时,还应提高5~10度。

②严格控制玛蹄脂的涂刷厚度。

③卷材铺贴后应充分滚压。

④卷材的长、短边的搭接宽度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⑤做好保护层。

3)卷材开裂防治措施

①在应力集中,基层变形大或有突变的部位,空铺宽~mm的卷材。同时,立面与大面交接处按规定做好附加增强层。

②严格控制找平层的质量。找平层的分格缝处应单边点粘~mm宽的卷材附加层。

③出屋面管道及水落口周围应预留20mm×20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④女儿墙、天沟、压顶应刚柔防水结合,并应留设分格缝,缝中嵌填密封材料,压顶可用合成高分子卷材铺贴。

⑤玛蹄脂应满足耐热度、粘结力、柔韧性要求,若现场配制,应经试验,熬制温度不得过高,熬制时间不得过长。

4)卷材剥离防治措施

①严格控制找平层的平整度及表观质量、干燥程度以及清洁程度。

②严格滚压及滚压顺序,尤应注意用手持压辊滚压转角处的卷材。

③铺贴立面卷材时,应由平面过渡到立面,并由下往上铺贴,不得将卷材张拉过紧,并应经滚压或用刮板压实。

5)卷材收头脱落防治措施

①卷材收头必须用压条钉压,用密封材料封口,并加做保护层。

②严格滚压及滚压顺序,尤应注意用手持压辊滚压转角处的卷材。

③铺贴立面卷材时,应由平面过渡到立面,并由下往上铺贴,不得将卷材张拉过紧,并应经滚压或用刮板压实。

6)卷材脱缝防治措施

①严格按要求预留卷材的搭接宽度。

②按卷材要求,选用合适的配套胶粘剂,并通过试验确定粘结的最佳时间。

③接缝胶粘剂涂刷前,仔细清理搭接部位的卷材,必要时,应用溶剂擦洗干净。

④接缝胶粘剂的涂刷应均匀,不得漏涂。⑤搭接缝粘合后,应用压辊仔细滚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口。

6.建筑装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6.1一般抹灰工程

1)抹灰层空鼓、裂缝防治措施

①抹灰前基层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②对部分混凝土面需要抹灰时对其表面进行“糙化”处理。

③抹灰工序不应颠倒,必须先抹水泥,后抹白灰。

④抹灰时不能一次抹的太厚,每层厚度不超过10mm,而且每遍不能跟的太紧,防止灰层坠裂。

⑤抹灰后喷水养护要及时。

⑥外墙抹灰时应界格,横向以上、下窗口界格为宜,竖向界格以间距不超过3m为宜,外墙界格缝间距一般为1m左右。界格材料及方法根据设计而定。

⑦抹灰所用的水泥在施工前应做安定性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⑧砂应采用中砂,使用前应过筛,含泥量不应大于3%。

⑨一般底层砂浆强度不宜高于基层墙体,中层砂浆强度不能高于底层砂浆,严禁用素水泥浆挂面。

2)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空鼓、裂缝、脱落防治措施

①抹灰前基层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②木砖数量及位置应适当,门窗口上下第4或第5皮砖放置一块,中间木砖间距不大于70cm,木砖应做成燕尾式并做防腐,埋设在丁砖层。固定门窗口的钉子长度不得小于cm。

③非普通黏土砖及砖墙砌体,应预先将木砖放置在符合砌体模数的混凝土预制块中待用(非木门窗应预先埋置符合砌体模数的混凝土预制块)。

④门窗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设专人负责。木门窗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全部塞实并养护,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抹灰。

⑤框和抹灰层之间预留界格缝,用密封材料嵌填。

3)抹灰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防治措施

①抹灰前根据墙面及阴阳角情况,抹灰饼,找规矩。

②冲筋应在建筑物大角,房间阴阳角及门窗阳角部位充立筋以控制其垂直度。

③内墙抹灰留槎应甩在阴角处及管道后边,室内墙面如预留洞口为保证其平整,可将整块墙面的抹灰甩下一起施抹。

④要求抹灰甩槎应留直槎,分层成踏步状留置。

⑤罩面灰抹完后,要待其内的水分被底灰吸收后表面没有明水时,再抹压。面层压光工作坚持2~3遍使灰层初凝,达到表面无抹纹。

6.2室内贴面砖工程

1)瓷砖粘贴质量不好造成局部或较大面积空鼓、脱落预防措施

①镶贴之前,基体、板块必须清理干净,不应留有垃圾、油质。

②认真按配合比计量搅拌砂浆,控制水灰比,粘贴砂浆必须饱满,勾缝严密。

③面砖使用前应用水浸泡至无气泡为止,但不少于2h,然后出水晾干才能使用。

④冬期来临前施工要注意防寒抗冻,进行室内贴面砖操作时应保持正温。

2)墙面不平,砖缝不匀、不直,套割不标准及墙面脏预防措施

①面砖使用前必须剔选,应剔除缺摆、掉角翘曲、裂纹等劣质砖。

②操作前应对所有立面综合排砖,搞施工设计调整好砖缝。

③找平层必须找平,使面砖粘贴砂浆厚度一致。

④墙面管件电盒等应整砖套割吻合,边缘应整齐,且使专用套割器割孔,墙裙、贴脸突出墙面的厚度应一致。

⑤用棉丝蘸稀盐酸加20%水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净,同时应加强成品保护。

7.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7.1金属管道安装工程

1)常见质量问题

锯管管口不齐,套丝乱扣;管口插入箱,盒内的长度不一致;管口有毛刺;弯曲半径太小,有扁、凹、裂现象;楼板面上焦渣层内敷设管路,水泥砂浆保护层或垫层素混凝土太薄,造成地面顺管路裂缝。

2)预防措施

①锯管时人要站直,持钢锯的手臂和身体成90度角,手腕不颤动,这样锯出的管口就平整。

②出现马蹄口可用板锉锉平,然后再用圆锉将管口锉出喇叭口。

③使用套丝板时,应先检查丝板牙齿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套丝时应边套丝边加润滑油。

④管口人箱、盒时,可在外部加锁母。吊顶棚、木结构内配管时,必须在箱、盒内外用锁母锁住。配电箱引入管较多时,可在箱内设置一块平挡板,将人箱管口顶在板上,待管路用锁母固定后拆去此板,管口人箱就能一致。

⑤管子煨弯时,用定型煨管器,将管子的焊缝放在内侧或外侧,弯曲时逐渐向后方移动煨管器。对于管径在25mm以上的管子,应采用分离式液压煨管器或灌砂火煨。暗配管时,最小弯曲半径应是管径的6倍;埋于地下混凝土层内时可以放宽到10倍。明配管时不小于外径6倍;只有一个弯时,不宜小于4倍。

⑥在楼板或地坪内敷管时,要求线管面上有2cm以上的素混凝土保护层,以防止产生裂缝。

⑦加强图纸会审,特别注意建筑作法,若垫层不够厚时,应减少交叉铺设的管路,或交叉处顺着楼板孔煨弯。

3)治理方法

①管口不齐用板锉锉平,套丝乱扣应锯掉重套。

②弯曲半径太小,又有偏、凹、裂现象、应换管重做。

③管口入箱、盒长度不一致,应用锯锯齐。

④顺管路较大的裂缝,应凿去地面龟裂部分,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补牢,地面抹平。

7.2硬塑料管道和聚乙烯软线管敷设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接口不严密,有漏、渗水情况。煨弯处出现扁裂,管口入箱,盒长度不齐。

②在楼板及地坪内无垫层敷设时,普遍有裂缝。

③大模板现浇筑混凝土板墙内配管时,盒子内管口脱掉,造成剔凿混凝土墙找管口的后果。

④塑料线管敷设错误地采用铁皮接线盒。

2)防治措施

①板混凝土墙内敷设时,管路中间不准有接头;凡穿过盒子敷设的管路,能先不断开的则不断,待拆模后修盒子时再断开,保证浇筑混凝土时管口不从盒子内脱掉。

②若聚乙烯软线管必须接头时,一定要用大一号的管(长度6cm)做套管。接管时口要对齐,套管各边套进3cm。硬塑料管接头时,可将一头加热胀出承插口,将另一管口直接插人承插口,在接口处涂抹塑料胶粘剂,则防水效果更好。

③硬塑料管和聚乙烯软线管必须配用塑料接线盒。

④硬塑料管煨弯时,可根据塑料管的可塑性,在需煨弯处局部加热,即可以手工操作煨成所需度数成形。较小的管径可用一只1W电炉子,加热一盘砂子,将管埋入砂中,掌握火候操作。较大规格的塑料管煨弯时,可采用甘油加热法,用薄钢板自制一槽形锅或用40cm大铝锅,将甘油锅置于2W电炉上,加热至℃左右,另用小勺舀甘油浇烫硬塑料管需煨弯的部位,待塑料管加热至可塑状态时,放在一平面工作台上煨弯。这样煨出的弯不裂、不断,并保持了塑料管的表面光泽。硬塑料管煨弯,还可用自制电气烤箱加热进行。

7.3箱、盒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常见质量问题

箱、盒安装标商不一致;箱、盒开孔不整齐;铁盒变形;箱、盒口抹灰缺阳角;现浇混凝土墙内箱、盒移位;安装电器后箱、盒内脏物未清除。

2)预防措施

①稳装箱、盒找标高时,可以参照土建装修统一预放的水平线,一般由水平线以50cm为竣工地平线。在混凝土墙、柱内稳箱、盒时,除参照钢筋上的标高点外,还应和土建施工人员联系定位,用经纬仪测定总标高,以确定室内各点地平线。

②稳装现浇混凝土墙板内的箱、盒时,可在箱、盒背后加设Φ6钢筋套子,以稳定箱、盒位置使箱、盒能被模板紧紧地夹牢,不易移位。

③箱、盒开眼孔,木制品必须用木钻,铁制品开孔如无大钻头时,可以自制开孔的划刀架具,先在需要开孔的中心钻个小眼,然后将划刀置于台钻上钻孔,保证箱、盒眼孔整齐。

④穿线前,应先清除箱、盒内灰渣,再刷二道防锈漆。穿好导线后,用接线盒盖将盒子临时盖好,盒盖周边要小于圆木或插座板、开关板,但应大于盒子。待土建装修喷浆完成后,再拆去盒子盖,安装电器、灯具,这样可保证盒内干净。

3)治理方法

①箱、盒高度不一致,加装调接板后仍超过允许限度时,应剔凿箱、盒,将高度调到一致。

②箱、盒口边抹灰不齐,应用高强度水泥砂浆修补整齐。

7.4吊式日(荧)光灯群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

1)常见质量问题

①成排成行的灯具不整齐,高度不一致,吊线(链)上下档距不一致,出现梯形。

②距地在2.4m以下的日光灯的金属外壳不做接地保护。

③灯具喷漆被碰坏,外观不整洁。

2)预防措施

①成行吊式日光灯安装时,如有3盏灯以上,应在配线时就弹好十字中心线,按中心线定灯位。如果灯具超过10盏时,即要增加尺寸调节板,用吊盒的改用法兰盘。

②为了上下吊距开档一致,若灯位中心遇到楼板肋时,可用射钉枪射注螺丝,或者统一改变日光灯架吊环间距,使吊线(链)上下一致。

③成排成行吊式日光灯吊装后,在灯具端头处应再拉一直线,统一调整,以保持灯具水平一致。

④吊装管式日光灯时,铁管上部可用锁母、吊钩安装,使垂直于地面,以保持灯具平正。

⑤距地2.4m以下的金属灯具,应认真做好保护接地。

⑥灯具在安装、运输中应加强保管,成批灯具应进入成品库,设专人保管,建立责任制度,对操作人员应作好保护成品质量的技术交底。不准过早地拆去包装纸。

3)治理方法

①灯具不成行,高度、档距不一致超过允许限度时,应用调节板调整。

②2.4m以下的金属灯具没有保护接地线时,应一律用2.5mm的软铜线连接保护地线。

7.5开关插座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

1)常见质量问题

金属盒子生锈腐蚀,插座盒内不干净有灰渣,盒子口抹灰不齐整。安装圆木或上盖板后,四周墙面仍有损坏残缺,影响外观质量。暗开关、插座芯安装不牢固,安装好的暗开关板、插座盖板被喷浆弄脏。

2)预防措施

①在安装开关(电门)、插座时,应先扫清盒内灰渣脏土。

②铁开关、灯头和接线盒,应先焊好接地线,然后全部进行镀锌。

③安装铁盒如出现锈迹,应再补刷一次防锈漆,以确保质量。

④各种箱、盒的口边最好用水泥砂浆抹口。如箱子进墙而较深时,可在箱口和贴脸(门头线)之间嵌以木条,或抹水泥砂浆补齐,使贴脸与墙面平整。对于暗装开关、插座盒子,较深于墙面内的应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常用的办法是垫弓子(即以1.2~1.6删的铅丝缠绕一长弹簧),然后根据盒子不同深度、不同需要,随用随剪。

⑤土建装修进行到墙面、顶板喷完浆活时,才能安装电气设备,工序绝对不能颠倒。如因工期紧,又不受喷浆时间限制,可以在暗开关、插座装好后,先临时盖上铁皮盖规格应比正式胶木盖板小一圈,直到土建装修全部完成后,拆下临时铁盖,安装正式盖板。

3)治理方法

①开关、插座装好后,抽查发现盒内有灰渣、生锈腐蚀者,应普遍卸下盖板,彻底清扫盒子,补刷防锈漆二道。

②开关、插座安装不牢固,应拆下重新垫弹簧弓子装牢固。

7.6吊顶内敷设的消防管路或线槽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

1)常见质量问题

①吊顶内敷设的消防管路及线槽,直线段吊杆(架)间隔距离过大,漏刷防腐漆,吊杆(架)固定点螺栓松动。吊杆直径不符合国家规范规定。

②吊顶内敷设的消防用金属线槽,其接口处间隙过大,跨越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未采取补偿措施。

2)防治措施

①吊顶内敷设消防管路或线槽时,应按工序要求施工。先在施工部位放线,认真做好固定点的标记,施工时逐一按测量好的间隔距离固定吊杆(架)。

②漏刷防腐漆处应补刷到位;固定点螺栓松动处应重新固定牢固;吊杆直径小于6mm的应更换为符合要求的吊杆;金属线槽在拐弯或转角处应采用配套的附件产品,使拼缝处结合部严密;跨越变形缝时,应在变形缝两端用盒或箱做好补偿处理。

8.给排水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

8.1给排水管道支座松动

1)原因分析

钻孔过大,膨胀管过短,支座处墙体设置不当。

2)防治措施

①根据膨胀管的规格,合理选择钻头。

②选购长度合适的膨胀管。

③管道提前定位的情况下,砌体施工时将支座处的砖改成实心砖或安装前将支座处的空心砖换成砼。

8.2漏装伸缩节、检查口、清扫口

1)原因分析

对班组交底不清晰。

2)防治措施

①加强班组交底、加强自检验收。

②设计有明确时按设计施工、设计没有明确时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关条款施工。

8.3排污管预埋套管低于立管三通(此现象发生在两相邻的卫生间共用一根排污立管的现场,卫生间之间的梁上排水管套管低于立管三通)

1)原因分析

①结构施工预埋套管时与卫生间底板的关系控制不准确。

②三通安装时没有顾及套管高度的相互关系。

2)防治措施

①套管预埋时考虑稍高一些。

②先安立管时尽可能将三通的高度降低。

9.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9.1保温系统的材料应采用厂家成套供应的产品,并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确保所有组成材料彼此相容并具有稳定性。保温系统材料的生产厂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材料、系统形式检验报告,材料进场后应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否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9.2保温工程施工前,外门窗框、进户管线及墙上预埋件和预留洞口等应施工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基层墙面应清理干净,经淋水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9.3保温系统基层的平整度应控制在4mm以内,板类保温材料的粘贴方式要满足设计要求的错缝及套割规定,抗裂砂浆的厚度应均匀一致且满足规定,变形缝、分隔缝、材质变化、门窗四角和阴阳角等部位均应增设加强网,后热镀锌钢丝网或耐碱玻纤网应位于抗裂砂浆的中部。

9.4保温层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保温层与面层之间及各层之间应粘接牢固,严禁空鼓、裂缝。

9.5外保温施工不得在雨天作业,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各类保温砂浆外保温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风力不得大于五级,夏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在阳光下暴晒。

9.6保温浆料、抗裂砂浆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搅拌,保证搅拌充分、均匀,严禁使用超时砂浆。

9.7保温层固化干燥后(一般为5d~7d)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抹面胶浆层的厚度和增强网的位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