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古代家具又双叒叕上了一回热搜。看到这些精巧如“机关”般的家具,大家是不是都很好奇它们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呢?今天,就和胖科来一起走进“榫卯”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1、刚柔并济的中国智慧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木质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一种结构,其中凸出来的部分被称为“榫”,凹进去的部分被称为“卯”。搞清楚了名称之后,咱们再来看看不用一根铁钉固定的它们为什么能这么牢固呢?
材料性质:木质材料一般有纵向排列的前卫构成,这一特性使材料的强度及韧性都集中在纵向,而横向则相对薄弱。榫卯结构就是根据木材的这一特点,将部分横向受力转换至纵向,借用纵向的强度和韧性支撑起力,可谓是将“扬长避短”发挥到了极致。
其次,与连接处使用金属钉打造的物品不同,榫卯结构为相同材质的连接,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它们自身的伸缩程度相同,连接两端的木材会共同收缩或舒张,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牢固,避免出现因为连接处松动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况。
制作手法:榫卯结构工艺手法复杂,构造方式多样,凹凸面相互咬合,能够大大提高连接处的承重能力,甚至大于木质材料本身。
2、久经考验的抗震性能
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20世纪,世界范围内三次8.6级以上的地震,有两次发生在我国境内。然而,许多古老的建筑却能久经考验,主体框架结构依旧保持原样,这就要归功于榫卯结构在古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地震模拟的反应中,整个榫卯结构出现轻微的晃动,但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破坏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距今有近一千年历史的应县木塔。该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经过地震和战乱年代的洗礼,至今仍然傲然矗立,除了能够抵御地震波扭矩力的正八角形平面设计,和稳固结实的砖石台基,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塔内梁柱之间的斗拱连接,而这些斗拱的构件都是以榫卯结构进行连接的。
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品:应县木塔
相关资料显示,应县木塔中运用到榫卯形式的地方多达62种,有54种斗拱。这些榫卯结构让连接处于半固结半活铰的状态,能够承受更大的弯矩,同时,在受到地震波中的垂直冲击波攻击时,榫卯组件还可以通过“弹跳”的方式消解巨大的破坏能量。除此之外,榫卯将建筑整体连接成一个筒形框架结构,能够有力地抵抗旋转波,增加了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斗拱结构示意图
因此,不用一钉一铆的榫卯结构真的可以实现“万年牢”。
3、现代建筑中的榫卯结构
由于榫卯结构难以通过制作简单模具而批量制造,人工成本高,因此在现代建筑和家具中已经很少能见到榫卯的身影了。不过,近年来,榫卯凭借其精妙的构思和稳固的特性,重新获得了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