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5日讯(记者黎维摄影刘红艳通讯员陆瑶)听北山山歌、看北山布龙、玩双江滚灯车、尝麻姑井黄酒……7月4日,长沙县北山森林公园热闹非凡,洋溢着盛夏盎然的活力。为大力弘扬长沙县非遗文化和乡村振兴风貌,长沙县非遗文化集市正式开张,十余个本土非遗及文创展位、一系列趣味十足的表演,为居民和游客呈上了一场集观赏、游玩、互动于一体的非遗盛宴。现场还开设了福高农产品集市,各类本地优质农特产品琳琅满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长沙县非遗文化集市现场)
长沙山歌: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沙山歌,是一种人们在劳动生活中自娱自乐演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劳动、生活、爱情和习俗。长沙山歌是用十分单纯的声腔唱出来的,不需要乐器伴奏,也无固定谱曲,唱者任意发挥,音色古朴,节拍有打山歌、唱山歌、哼山歌三种,歌词以方言演绎为多。北山是长沙山歌的主要发源地和流传地区,出生于北山的余小平是长沙山歌传承人,他十岁拜师学艺,五十余载挖掘、整理、传承长沙山歌,让它在新时代重现青春光彩,焕发新的活力。
(余小平在北山森林公园内教弟子唱山歌)
(长沙县非遗文化展演-北山山歌文化节晚会现场)
一刀剪字:洪氏剪纸是剪纸当中以剪字为主的一种流派,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北山人易望是洪氏剪纸第七代传人。洪氏剪纸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手艺人不用事先描稿,只要用一把剪刀,就能剪出一个个不同的汉字,把这些字进行排列组合,就是一句话,一首诗,一阙词,一件艺术品。
(一刀剪字)
北山布龙:北山布龙是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流传于北山镇明月山村一带的古老民俗舞蹈。当地人以竹篾制成骨架,用布料作龙面、龙肚,分为九节,九人擎举,另一人执彩珠;布龙龙身既有龙面布,也有龙肚布,外观优美,起舞时如真龙凌空飞舞。清末民初时,就已形成固有程式,分为取龙、迎龙、休龙、送龙四个主要流程,舞龙手法花样繁多,包括龙腾虎跃、二龙戏珠、骑龙送子、观音坐莲等。
(北山布龙)
北山湘绣:湘绣是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传统民间工艺,乃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清代嘉庆年间,长沙县北山、福临等地就有很多妇女从事刺绣,曾有“绣乡”之称。北山、福临湘绣主要以蚕丝、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等材料绣制,绣品题材多为人物、动物、山水、花鸟、字画等,绣制技艺有: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籽绣、剪绒绣、乱针绣、双面绣等。
(北山湘绣)
长沙绿茶:长沙绿茶传统加工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西汉时期,长沙县人就开始生产、制作茶叶,至宋代为鼎盛时期。长沙绿茶制作工艺共有采摘、摊青、杀青、散热、揉捻、干燥、造型、提毫、足火、装袋等十道工序。
(长沙绿茶)
春华皮影: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二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皮影采用皮革为材料,多以牛驴皮制成。长沙县春华镇皮影以湘剧和花鼓戏为唱腔,一般三至五人成班,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连缀而成,一个皮影人,用五根竹棍操纵,这需要长期的勤学苦练才可以活灵活现。
(春华皮影)
腊八豆:腊八豆制作和食用已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是古代生物发酵技术的活化石,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豆碎姜黑色粘连成块的物质,经专家鉴定就是腊八豆。腊八豆是湖南的一种传统美食,因制作必须在立冬之后,且多于农历腊月初八食用,故名为腊八豆。长沙县出产腊八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而味道鲜美,受到追捧。
双江滚灯车:长沙县双江镇滚灯车制作及表演历史悠久,自明朝永乐年间就流行于庙会等祭祀活动,至现代,多为新春拜年、庆典喜庆等场合表演。双江滚灯车为竹木结构制品,由滚把、立柱、四方台板、木轮、内灯笼、外灯架组成,其表演形式有:三星高照、玉女穿梭、大8字、小8字、太极图等,以滚灯明亮圆转等表示圆满、平安、发达之意。
(双江滚灯车)
麻姑井糯米黄酒:麻姑井位于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相传古代村中怪病流行,村民皆惶恐,一日仙女麻姑来村挖井,井水清澈甘甜,从不枯竭,常喝井水的村民百病皆除,后来为纪念仙女麻姑,将此井称为麻姑井。麻姑井糯米黄酒的水源就来自这口旷日久远的麻姑井。麻姑井黄酒之所以成为酒中珍品,其工艺特点在于:粮必精,水必甘,曲必陈,器必洁,工必细,储必久,是非遗传承人周平的家族百余年传承下来独特技艺。
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又称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以纸作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长沙县剪纸以随手剪、折剪、破口入剪法、综合折剪、折剪中求变化、染色、套色、撕、创新浮雕为主,线条刀刀不断。当地创作推广的“耕犁式”剪纸,受到大众一致好评,其剪纸作品多次获得大奖。
长沙快板:长沙快板发祥于长沙,是过去艺人们在长沙街头、小镇沿街卖艺时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唱时辅佐用的主要乐器,主要以长沙方言形式流传于长沙县等地。他们看见什么就唱什么,擅长随编随唱,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内心的感情,特别是在长沙会战、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快板曲艺的战斗作用,极大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小花片:小花片是长沙县的传统糕点之一,历史悠久,因其外形像猫的耳朵,又叫“猫耳朵”。它甜薄酥脆,口中回香,曾经是香客祭祀的贡品。小花片的来历与长沙县金井镇的九溪古寺有关,这座寺庙有多年的历史,相传始建于唐朝贞观八年(年),香火特别旺盛,当地就用面粉制作小花片。现已成为逢年过节招待宾朋、馈赠亲友的大众化食品。
江背竹雕:竹雕也称竹刻,在中国由来已久。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喜爱。长沙县江背镇竹雕制作步骤分为:选材、蒸煮、晒干、切割、雕刻、打磨、成型、上釉等,根据对竹材应用部位不同,分为茎雕与根雕,雕刻手法有圆雕、浮雕、深浅浮雕、留青雕、线雕等。这种因材施艺的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独创性,还要有极为高超的雕刻技术,才能形成一件精良雅致的作品。
(江背竹雕)
在非遗集市上,除了特色产品的宣传展示,现场工作人员还进行了非遗宣传推广活动,号召大家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和保护,同时,也表示将进一步将长沙县非遗文化、乡村振兴与当下生活、文旅、消费融合,吸引更多居民和游客在长沙县近距离感悟非遗魅力、感受乡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