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群深夜扫街年轻人,物尽其用是他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www.bdfzkyy.com/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徐英波

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常在夜晚游走在胡同里,专门盯着街边的垃圾桶或角落,像“寻宝猎人”一般,寻觅着被丢弃的旧物,把一些还能用的“破烂儿”带回家重新利用。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约了生活成本,体现了“物尽其用”的生活理念,同时也意外地与城市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联结。

深夜“扫街”专盯“破烂儿”

晚上9时,住在安定门附近的小罗骑着自己的二手电动车,衣兜里揣着一次性手套、消毒纸巾,穿梭在静谧的胡同里。北锣鼓巷、大经厂胡同、汪芝麻胡同……这些地方都是小罗经常来的地方。

狭窄的胡同,昏暗的灯光,让车速完全快不起来,正好可以让他骑着车慢悠悠地四处“踅摸”。小到铁皮垃圾箱,大到垃圾分类点,他的眼睛几乎不放过胡同里的每个角落。兜兜转转了几圈后,在北锣鼓巷一家餐馆旁的垃圾桶附近,一个倒斜着的、约2米长的黑色皮面沙发吸引了小罗的注意。他停下车,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仔细打量了一番,除了皮面有些污垢,坐垫有些塌陷外,完全可以继续使用。

“这是谁家搬家或店铺换新后不要的。目测一下尺寸,看看是什么材质,是否有明显破损,然后判断它有没有再利用的价值。”小罗把沙发拍下后,标记上时间地点,发在自己运营的社交账号上,供有需要的人前来自取,同时还附带提醒一句“线报具有时效性,随时可能会被清走”。

这种特意“深夜寻宝”,每周都会有两三次。选在晚上,一是因为许多大件垃圾都是晚间丢弃的,二是也会错开环卫工人或废品回收的工作时间,正是“寻宝”的好时机。但并不是每次外出的夜晚都会有收获。“其实我们不是倡导刻意捡拾‘垃圾’,更多的是靠随机‘偶遇’。刻意的寻找很可能无功而返,偶遇更能带来惊喜。”

小罗捡到的第一件物品是一个雕花的木质首饰盒,当时它被放在五道营胡同的一个垃圾桶上,被丢弃的原因是盒盖上有些裂纹。“我一直对木制品很感兴趣,觉得用植物做的东西是有生命的,有人使用,生命就能延续。”于是,他把首饰盒带回了家,清洁晾晒过后,现在被用来装一些小木雕和文玩。他的家里还有一个一米多高的立柜,是从路边一套组合柜中拆出来的,现在被用来放置咖啡机和咖啡豆。

“捡破烂儿”成了一种风潮

屡次搬家的经历,让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换了几家公司的青年孙亮,形容自己之前每次搬家的心态是“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这种经历让他意识到,物品的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有些家具并不是不能再用了,只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再需要它了。但一个人不要的东西可能正是别人所需的。”因此,孙亮对社交账号“stooping北京”产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