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可能都很熟悉,许多父亲都会在夏天给自己的孩子用麦秆编一个比较精致的蝈蝈笼子。但有人会把这种草编做到精益求精,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成为国内外很多人喜欢的艺术品,比如“通渭草编”,就相当知名。
所谓草编,就是用草编制而成的物件,但这里的草其实是麦秆。麦秆在农村是很普遍的,常用于生活取暖、烧火做饭,还能饲养牛羊。但是在许多通渭农民的巧手下,一根根麦秆顺着经纬来回穿插,摇身一变,就能成为一件既实用又有观赏价值的手工艺品。这些草编含有一股温暖的草香味,哪怕在冬天,只要闭上眼就能让人闻到夏天的味道。
通渭草编起源时间一直学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据《通渭县志》记载,相传在公元前四百余年希腊著名学者逊罗特塔斯在旅游日记中,已有关于麦秆手工艺制品的见闻。另外相传,在十七世纪就已经销往国外。
00:27通渭由于大面积种植小麦,草编的原材料遍布通渭县的村村舍舍,而且这里的麦秆皮薄质软、富有弹性。这种就地取材的便捷,使得通渭草编工艺品遍布于通渭人的生活中。在通渭,当你走进农民的家中,就会发现很多草编物件,小到茶杯垫,大到各类家具。
炎炎夏日里,农民劳作时,用麦秆编制的草帽既遮阳又轻便,是农民们的首选。但现在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物品的使用性能,更在乎审美了,所以会不断地更新花样。随着造型的变化,颜色的加入,更具吸引力。除此之外还能制作成防雨工具,类似蓑衣,甚至还出现了用麦秆缝制的凉衫。
通渭草编家具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有沙发、灯罩、屏风、床垫、书架、拖鞋架等等。其中草编灯罩效果独特,别具一格,透过编织的孔隙,光线变幻多姿,以其独特的原料质地与朴素无华的色泽,成为现代室内装饰的良好材料,并为传统的编制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
通渭是“中国书画之乡”,通渭人崇尚艺术,钟情书画,习字作画之风久盛不衰。在这个充满着浓烈艺术氛围的地方,对于草编也有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麦秆贴画,也是通渭草编制作中的精品之作。麦秆贴画是以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为题材,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贴画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在保持麦秆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通过熏、蒸、烫、漂、剪、贴、雕等十几道加工处理,变成了一副极具观赏性和装饰性的艺术品。
在通渭草编从实用转向工艺的过程中,用麦秆编织的草辫是一个重大变化。草辫成为制作草帽、草篮、茶垫等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草辫有普通辫和花样辫之分,花样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蜈蚣形、扇面形、摺子形、销链形、筛子形、粽角形等,有的以染草与原草湿编,更显得绚丽多彩,婀娜多姿,为使作品更具有观赏性打下了基础。
通渭草编的制作工具主要有:装订机、各种引线,刮刀、钢尺、鹰嘴刀、嘴子、扁铲、规矩拧子、小棕刷、两头钉、小铁锤、砂纸等,上色的工具有:案子、版刷、版垫、棒打棍、大染缸、色盒、色子、刷子、凉成品架等。绘裁工具有:木炭条、狼毫笔、垫板、靠尺板、裁纸刀、磨刀石、锥子等。
通渭草编工艺工具材料简单,创造时即有形式规范,又有自由想象。通渭草编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男女老少都能从事。它深深扎根于民间,与广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通渭草编的设计风格和工艺组合多种多样,大部分手工有着规范的构图和款式,但部分作品也随着生活的改善而不断创新变化,做工精细、格调清新,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