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千百年来,古代的智慧先民利用这些资源,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工艺性很强的生产、生活用具,其中,编结和编织的生活用具在我国传统的工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编结,就是用线、绳编织出各种花样的网袋或饰物,古代俗称“绛子”或“络子”。关于我国古代的编结技术,在《红楼梦》中也有不少描写,如第三十五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就记载来自民间的丫环莺儿学得一手线编的好手艺,她能编“一柱香、朝天凳、柳叶”等多种花样的“络子”,可见当时民间的编结技术花样之多。我国古代的竹、柳、草、棕、藤编艺术也是源远流长,品种多样。在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的编结工艺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其中把竹子加工成柔软的竹篾、篾丝后编织成工艺品就是竹编,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它的的品种非常多,大至桌、椅、柜、床,小至果盒、果篮乃至案头的小摆设,都可以用竹片、竹篾巧编为之。如今也留下了许多赞颂它的诗句,如东晋诗人许恂的“篾短秋蝉翼”,就是称赞南方竹席薄如蝉翼和玲珑剔透。以各种柔韧草类植物为原料加工编织成的工艺品就属于草编。草编起源很早,在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已发现编织美观的草席。千百年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地取材,用各种草类植物编织成各种精美的草席、草帽、草鞋和其他装饰用品,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工艺。
我国草编原料资源丰富,遍布南北各地。这些草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草秆比较光滑,节少,质地柔韧,有较强的拉力。得到原料后也不是开始直接编织,还要先对草料进行加工,有的要经过梳理、劈分,有的要经过熏蒸、漂白,有的要先编成草辫,这些主要根据草料性质和所编器物而定。以柳条为原料加工编织的工艺品就是柳编。将柳条剥去外皮,加工处理,便可以制成各种日用工艺品。主要有筐、篮、篓、箱、盒、盘等,既轻便牢固,又物美价廉。柳编的分布地区较广,以河北、河南、陕西、江苏等地最多。河北沧州柳编在唐代时就已驰名。宋代以后,固安以生产柳编筐、篮、箱、盒而被称为“柳编之乡”。而著名的陕西银柳编盛于清,它以沙柳为原料,去皮修整后使用,编制技法多样,以精、美、奇著称。
同理,以藤条为原料加工编织的实用工艺品就是藤编。藤条作为原料坚韧有弹性,防腐、防水,轻便耐用,故多用于做果篮、菜篮、睡席箱、椅屏风等。我国藤编的主要产地是云南、广东、江西。云南藤编以腾冲为最著名。该地藤编以腾冲古永和盈江铜壁关出产的鸡广藤、水广藤、黄藤为原料,用独特的工艺制作躺椅、茶几、藤帽等,质量极高,远近驰名。在元代时还因其藤产丰富,曾改名为藤越州。在清屈大钧《广东新语》曾记录岭南地区编藤的人家“十家有二”,可见其生产范围之广泛。
还有一种流传没有那么广泛的棕编,它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棕草制品,古来有之。长江流域的棕编主要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最负盛名。此外,贵州塘头棕编提篮、浙江武义棕绷亦很有名。在钢筋水泥的现代丛林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现代。让追求简洁明快作风、讲究效率的现代人似乎忘记了某些传统的东西。于是,当偶然地在生活中接触到这精致的编织,人们不禁发现,这蕴涵悠悠古韵的手工艺术,正是“另类”的情调,可以为现代人的“咖啡生活”添加一点茶的芳香。
作者:张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