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亮底蕴世遗泉州扬新帆泉州市推

丰泽区打造“海丝·蟳埔”民俗文化节,以爆火的“簪花围”带出文旅融合的百花齐放。(李雅真摄)

作为世界遗产城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兼备的泉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泉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全市“十四五”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全力做好“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化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借泉州世遗城市名气攀升之力,努力锻造泉州世遗文化品牌,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传统文化与新兴业态碰撞出绚丽火花,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坚强韧性的有力支撑。据统计口径,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超亿元,增加值增长率位居全省第一,增加值总量连续10年居全省第一,实现增加值、增长率“双第一”。年规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1亿元,比增8.2%。亿元以上产值文化企业达家,规上文化企业家,文化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泉州晚报记者吴拏云通讯员彭新国

行动:紧扣世遗热点全力活跃市场构筑创新模板

政策如磐打造世遗典范城市

泉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稳步推进,赓续文脉,传承文化基因,做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坚持做好顶层设计、政策扶持和整体布局,高起点谋划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泉州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在“八大优势产业+四大经济”12个产业小组中专设文旅经济小组,市领导挂帅统筹协调全市跨区域、跨行业文旅发展工作。市文改办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十大类文化产业各行业牵头部门职责,牵头部门负责推动研究解决本行业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本行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推进产业规划组织实施,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蟳埔社区的人们簇拥着“蟳埔簪花兔”踩街祈福(本社资料图片)

持续以文培元、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加强科学规划,出台实施《泉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泉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方案(—年)》等系列专项规划、法规,“一盘棋”谋划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制订出台《泉州市扶持影视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影视业态,做好影视行业的优质服务和政策申报工作。开展市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着力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体制。贯彻落实省上《关于推动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实施意见》,完善国有文化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着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项目精耕细致服务推动发展

围绕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全市在文化产业项目上精耕细作,展示城市人文底蕴,收获经济、社会双重效益。重点支持投资量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影响较广、特色显著的项目。市财政加大投入,逐年增加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断加强项目支撑。策划实施“水上看泉州、夜游世遗城”等文旅经济重点项目。八仙过海大型旅游项目“欧乐堡欢乐水世界”“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成功入选国家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利用中国(深圳)文博会、海峡两岸文博会等各种文化展会、投洽会、文博会等平台,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服务我市企业、产业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德化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获批立项,《传承陶瓷艺术,助燃千年窑火》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活动引流构筑文化创意样板

策划组织活动,引流带流,活跃市场,造福民众。举办“福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年虎年春节期间掀起“福”文化热潮,持续策划组织十“泉”十“福”等系列活动,举办泉州市“世遗泉州”城市礼物暨“福狮”文创设计大赛。中宣部《宣传工作》、省委《八闽快讯》分别以《福建泉州以“福狮”为载体活化文化遗产、赓续城市文脉的探索与思考》《泉州市挖掘利用特色资源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题刊发我市经验做法。加大传统文创产品供给,结合世遗文化和兔年春节契机,推动鲤城区筹备数字文创博览会,打造五只“巨兔”亮相古城街头巷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均给予报道推广,全网流量超1.8亿;推动丰泽区打造“海丝·蟳埔”民俗文化节,以爆火的“簪花围”带出文旅融合的百花齐放;传统文创产品销售量暴增,辖区内物宜本兮、泉州府、乐城之旅、西街游客中心等文创产品销售量同比年春节增长%以上。全市推出的陶瓷、雕艺、剪纸、藤铁、食品、3D打印等10多个类别多款“福兔”文创产品,火爆劲卖,以实际行动构筑起“福”文化创新发展模板,赋能文旅经济发展。统计显示,年春节假期,实现旅游收入20.43亿元。

“巨兔”吸引市民游客纷纷打卡(本社资料图片)

人才驱动头雁作用逐步彰显

养精蓄才,密切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库。全市重视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意人才的培养。每年举办文化产业培训班,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文化创意产业总裁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不定期举办“泉州工业设计名师讲堂”,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来泉授课。从年起,开展文化产业优秀人才、文化艺术优秀人才遴选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共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2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名、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名。开展文化艺术优秀人才文化产业优秀人才调研交流活动,举办泉州市文化人才沙龙,邀请著名当代艺术家陈文令作《艺术振兴乡村》主题演讲;激活泉州城市活力建设的“内动力”,充分挖掘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优秀人才创新潜能,并带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发展好泉州古城,传播好世遗文化,讲好泉州故事。鲤城区近期引进上海文创IP中心运营机构,研究推动文创与制造业跨界融合,开展城市IP二次创作提升,尖端人才正逐步发挥头雁作用。

引领:行业深度融合培育龙头企业深化文旅融合

壮大骨干企业创意赋能传统文化产业

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建立了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文化企业名录库,重点扶持25家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按照“稳产、提质、延链、增效”的目标,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育链行动。

大力支持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行业“双改造双提升”。进一步巩固提升工艺陶瓷业,大力培育发展创意陶瓷业,鼓励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德化陶瓷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加大香料香品技术的开发设计和制香机械的研发制造,巩固传统优势禅香,大力发展健康香、养生香、创意香和香道文化。加快融合观光、休闲、养生、创意等元素,不断优化香产业链。推动藤铁家居新材料研究,鼓励藤铁企业柔性引进国外设计师和国内顶级设计团队,研发高端产品,做强创新链。工艺制品企业多家,形成以惠安雕刻工艺、德化陶瓷制品、安溪藤铁工艺、永春香制品为主的产业集群。年全市工艺制品规模以上企业家,完成销售产值超亿元。推动石雕业与建筑业和文旅业的深度融合,惠安石雕《同心协力》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全国仅8件),石雕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作为福建省印刷强市,印刷企业数量占全省1/3强,年度统计显示,全市印刷企业共计家,其中规模以上印刷企业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0家,从业人员2.87万人。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部署,围绕“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印刷行业高质量发展,印刷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目前,泉州有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1家,福建省印刷示范企业7家。—年,泉州市共有9家企业先后进入“中国印刷包装企业强排行榜”,连续4年成为全国地级市入选百强印刷企业最多的城市。

夯实动漫产业强化IP内容孵化

推动创意设计与动漫元素相结合、市场开拓与动漫形象相对接、品牌打造与动漫主题相联动,助力传统产业产品内涵提升、渠道运营能力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提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加强动漫产业政策扶持,不断吸引动漫游戏、传媒影视、创意设计、现代时尚、音乐艺术、信息服务等数字文创动漫企业入驻,扎实推进“古城数字文创动漫基地”建设。传统企业通过动漫赋能,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如柒牌打造时尚IP“柒先生”,以时尚内容创作赋能品牌年轻化;喜多多打造喜猴“多多”,与品牌理念、故事相结合,运用到企业品牌内容营销、产品等多个领域;顺美集团成功打造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为德化白瓷走向世界再助力。推动产业动漫延伸到城市超级IP的运营和打造,通过动漫数字创意手段和城市名片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动漫IP生态链,鲤城区打造鲤城城市超级IP“海丝家族”,融入“福”文化、海丝元素、古城文化、鲤城地标等,创新打造具有鲤城特色的“福”文化标识品牌体系。泉州的新国漫《赤焰锦衣卫》在爱奇艺平台上线,动画中的场景取材于我市的传统建筑,高度还原世遗点,国风感满满,展示了泉州世遗城市的历史风貌,受到全网热捧。长征IP红色动画片《长征先锋》登顶当期全国收视第一,并且陆续在重庆卫视、广西卫视、河南卫视、安徽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及江西省内各媒体频道全面播出,为兴国县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提供了新思路。《蹴鞠小子》《太姥娘娘与白茶仙子》等城市超级IP动画作品成功完成海外授权签署,陆续登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各大电视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发展影视产业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既有横跨千年的海洋文化、海丝文化,又有南音、高甲戏、梨园戏等非遗项目,李贽、郑成功等历史名人辈出,“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的影响力逐步彰显,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文化IP,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影视宝藏之城。去年以来,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影视工作专班,整合资源、促进各方有效对接,有效衔接影视立项、剧本选取、资金筹备、影视协拍和开机拍摄等关键环节,提供全链条全流程服务。年新注册影视企业38家,新增投资3.3亿元(注册资金)。优秀影视企业不断涌现,以文化园区(街区)为阵地,培育了西窗传媒、优一影视、衡谷影视、皇品文化、金马传媒等一批本土优秀影视传媒机构,其中金马、皇品、西窗、欣欣、功夫动漫先后获评福建省“十佳影视创作机构”。电视连续剧《爱拼会赢》在央视一套热播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网络电影《围头新娘》入选中宣部年喜迎二十大全国优秀网络视听节目作品(全国共40部),并在学习强国等全国视听平台展播,同时入选由中宣部、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协等单位联合开展的“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中国兵王·绝密任务》《执行局》《天龙八部之乔峰传》《次抢婚》等11部影视项目在拍或完拍。《刺桐花开》《向海而生》《铁观音》等19部影视项目筹备投拍。《刺桐》《我的青春我的国》《俞大猷》《回望闽南侨批》等11部影视项目正在洽谈,影视创作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成功举办“领悟二十大,福影展光彩”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八闽电影巡展。按照“保护性开发、创意性改造、传承性融合”的思路在古城、新城区进行三旧改造,培育了源和创意产业园(4A级景区)、领SHOW天地创艺乐园(3A级景区、国家广告园区、泉州影像中心)、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4A级景区、中国电影拍摄基地)等影视与文旅融合集聚区,助力古城文化旅游繁荣复兴。惠安县海丝电影小镇和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

真武庙祭海祈福仪式重现古代泉州港“望祭海神”盛况(李雅真摄)

聚焦精品创作打造特色文旅

强化城市特色文旅品牌塑造,创造性传承、转化泉州优秀地域文化和蕴含其中的精神,打造高质量文化文艺盛宴。坚持项目引领,培育新增长极。年以来,新生成“水上看泉州、夜游世遗城”等文旅经济重点招商项目50个,借助“6·18海创会”“9·8投洽会”等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招商,全年累计签约项目90个。聚焦文旅头部企业和本土民营龙头企业,统筹各方资源力量,主动对接华侨城、携程旅游、长春影视等行业龙头以及七匹狼、恒安集团等本地民营企业投资文旅项目,推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南安成功文化产业园、德化红旗坊等25个省重点文旅项目落地。

把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旅游+”,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新增3家国家3A级景区、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7家市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单位。积极推动永春五里街、德化茶具城等海丝文化主题街区建设。以古城和22个遗产点为核心,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串联晋江、洛阳江和泉州湾、湄洲湾、围头湾“最美”海岸带,精心策划推广世遗游、古城游、微度假、乡村游、研学游、工业游等主题游览路线70条。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三县“云端踏青,香约茶园”浪漫赏花之旅线路,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扬帆:打响“福”字品牌提升城市内涵实现文化惠民

聚力“五福”之美助力打造城市品牌

发掘城市“福”文化资源,开展十“泉”十“福”主题系列活动,成功举办“虎年福建世遗泉州——我在东海送全福”主题“福”文化活动,推进“福”文化进基层、入人心。采用国家级非遗“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建造的“黑舶五青案”船型福船,正式在泉港城区锦绣湖安家;在丰泽区真武庙隆重举行祭海祈福仪式,重现古代泉州港“望祭海神”盛况,再现“福海扬帆”之美。永春香企从“福”文化中获取灵感,设计出时尚新潮、美观实用的香料造型、香器,助力当地香产业蓬勃发展;德化深入挖掘陶瓷文创中的“福”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德化特色的陶瓷“福”文创主题街区,充分展示了“福器满满”之美。安溪县的茶叶主产乡镇融合茶元素、当地元素和“福”元素,开展系列“福”文化主题茶事活动,并纷纷发布IP形象,有力阐释了“福茶飘香”之美。开展“世遗泉州”城市礼物暨“福狮”文创设计大赛,拍摄文化系列动画电影《狮来运转》,举办“丝路狮缘”文化论坛等活动,呈现“福狮献瑞”之美。兔年来临之际,许多企业、艺术家们设计出众多福兔文创产品,既体现出生肖兔的品格,又表现出新时代“福”文化的特征,令人耳目一新,营造了“福兔呈祥”之美。全市聚力“五福”之美,积极打造“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德化造。(陈小阳许华森摄)

坚持开发发展引导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引导文化企业积极对接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跨境平台,运用直播营销、贸易配对等新功能、新模式,服务企业拓市场、抢订单、保份额。支持引导企业设立海外仓,用好RCEP优惠政策,深入挖掘东盟十国市场潜力,加大出口力度。其中,石雕产品占据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已成为中国境内产业规模最大、工艺水平最高、品种最齐全、加工能力最强的产业链条,雕艺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0%左右。陶瓷产品70%以上出口国外,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约占全国的9%,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藤铁工艺产品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重点提升品质激发古城新活力

依托遗产点密集、闽南文化生态富集等优势,以品质提升为重点,推动泉州古城街巷改造和文旅业态升级,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古城。策划生成鲤酒至元妙观片区唐子城、府文庙片区宋元古城等六大片区拳头文旅项目。加快住宿接待载体规模化建设,实施万盛酒店、八一酒店改造等10个住宿接待载体提升。大力发展古城夜经济,做好泉州西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业态提升,持续丰富游客“夜宵、夜购、夜游、夜赏”的夜消费需求,实现文化惠民。不断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推动清源山、八仙过海等景区智慧建设,指导开元寺、清水岩等A级景区设置大众茶馆、特色商品体验馆,延伸服务链条。打造“礼遇泉州”便民生活平台,超家企业入驻;上线“神旅APP”,入驻本地餐饮美食商家92家,上线优惠单品或套餐超个,数字生活平台成效初显。

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变化,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民营经济发达、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三大比较优势”,让“世遗之城”泉州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蓄势待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置身于恢弘广阔的时代舞台,泉州文化产业正以笃行不怠的姿态,奋楫扬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