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和发展模式
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指出:“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的生产活动范围,可以分为核心领域和相关领城。核心领域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相关领域是指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上述界定中可以看出,首先,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要的行业门类的总称。其次,文化产业内部可以分出“核心领域”与“相关领域”两个层次,二者呈现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即以“文化装备生产”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相关领域支持着文化产业核心领域的发展。
文化产业最为核心的要素是人才(创意)、资本、资源、市场。具体内容是:人才(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连接点,这里所说的人才是指有创意的人;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用大量的资金,比如好莱坞一部大片的拍摄,动辄就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投入;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础要素,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艺术、人文、自然、历史、建筑、民俗等各种人文因素的积累和存量;市场是文化产业价值实现的根本要素,发展文化产业,应当把培育市场、激活消费作为一个根本,要实行部门、行业、地区内外平等进入、平等竞争,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资源型文化产业”“能力型文化产业”“技术型文化产业”。特色文化节产业属于风华正茂的“资源型文化产业”,文化资源的地域性较强,并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模仿性,具有明显的资源竞争优势。文化资源,以开发方式可分为横向开发和纵向开发,以开放程度可分为基础性开发和深度性开发,以开发形式可分为广告、电影、音乐、出版物、旅游产品、文化实物等多种类型。
2.特色文化产业的统计框架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是基于特色文化资源而形成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和服务不同于其他产品,其价格体系中的欣赏价值与娱乐价值紧密相连,同时具有不可复制性。结合《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以及我国具体实践,可以构建出区城特色文化产业的统计框架。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统计框架一共包括六个领城:A.文化和自然遗产;B.表演和庆祝活动;C.服饰、手工艺和建筑设计;D.特色文化主题园区、街区、小镇(聚焦于某一特色文化产品或服务);E.特色文化主题园、区、小镇(难以聚焦于某一特色文化产品或服务);F.书籍、报刊、音像和交互媒体。其中前五项属于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核心层,是特色文化产业的主体;第六项属于区城特色文化产业外围层,是区城特色文化产文化产业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主还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外部支持。
A.文化和自然遗产
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包括博物馆(包括虚拟博物馆)、考古和历史遗迹(包括考古遗址和建筑物)、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B.表演和庆祝活动
表演和庆祝活动包含所有形式的现场文化活动,既包括传统的民间艺术,如戏剧、歌仔戏与木偶戏,也包括节日、庙会和盛会等非正式的文化庆祝活动,传统的饮食文化也被归入。
C.服饰、手工艺和建筑设计
此处的手工艺主要是指传统手工艺。在《国际工艺品与国际市场研讨会报告:贸易和关税代码》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分了六大传统手工艺品:篮筐/柳条制品/植物纤维制品、皮具、金属器皿、陶器、纺织品和木制品。建筑设计是指非遗产类的建筑设计,比如苏州园林设计等。
D.特色文化主题园区、街区、小镇(聚焦于某一特色文化产品或服务)
特色文化主题园区、街区、小镇可以起到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的作用。通过“园区”“街区”“特色小镇”来促进科技、文化与产业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从最初的加工园、工业园到现在的科技园、创新园、文创园,对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已经成为文化节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E.特色文化主题园区、街区、小镇(难以聚焦于某一特色文化产品或服务)
这类特色文化主题园区、街区、小镇难以聚焦于某类文化产品或服务,往往以一个较为抽象的文化资源为基础,围绕抽象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
F.书籍、报刊、音像和交互媒体
这一范畴中包含了书籍、报刊、音像、交互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等制品,体现为传统媒体形式与新媒体形式,通过文字、图片及影像的方式将特色文化具体化,其中音视频形式的记录同样是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书籍、报刊、音像和交互媒体不仅可以视为将区域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具象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宣传工具与手段。
(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