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特色手工艺制品虎头帽虎头鞋

以前胶东地区老辈人很讲究,要为刚出生的孩子准备虎头帽、虎头鞋、虎枕头、虎挂饰等,等孩子过了“百岁”就可以用了。虎头帽起源悠久,西安市文物研究中心收藏的一件唐代虎头帽襁褓陶俑(高10厘米,红陶质),是目前中国所见婴孩头戴虎头帽最早的实物例证。

虎头帽是孩提时冬天戴的一种虎头形状的帽子,又叫“风帽”、“小披风”。虎头帽是圆头的,帽子后边缀着银色穗子,象征虎尾,尾巴上缀着核桃大小的铃铛,一摇头、一走路就会叮当作响,铃铛象征平安,小孩走动时,铃铛一响,大人就知道孩子在哪儿了。虎头帽的两边还有两条小带子,像是两个“小扫帚”,能够把灾难扫走,用于辟邪。两根带子一扎,还能把头箍得严严的,特别暖和。将虎头帽抻起来从正面看像是一只虎,从侧面看又像是一条龙,寓意、希冀孩子长得结实健壮虎虎有生气。

除了虎头帽,大人们还把色彩鲜艳的小红虎、小金虎之类的虎头小挂饰挂在孩子床前,让孩子们天天看、天天玩,希望孩子的精神头一天比一天足。

虎头帽的布料由最初的土布,发展到后来的丝绸、缎子、条绒等高档布料。先用丝线按照小孩头的大小缝制一顶普通帽子,然后在帽顶用五彩的丝线绣出虎的眼、眉、鼻、嘴,栩栩如生的虎头帽便做成了。如果在帽里附上一层布料,就是有里子的虎头帽,叫做“单帽”,多在春秋时节戴。如果在表、里之间再絮一层棉花,就是“棉虎头帽”。

虎头帽除了外观漂亮、保暖外,专家研究认为,其实虎头帽是古代崇拜老虎的遗存。早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对象,这就是图腾崇拜的开端,虎崇拜正是源于此。虎崇拜是人们在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中逐步认识到了老虎的威猛,并由此演变成为一种图腾崇拜。

即墨区大沽河畔的移风店地区戴虎头帽风俗已流传两千多年。相传,战国时期,沽河两岸野兽出没,对人类构成很大威胁,尤其是对小孩。两岸百姓视虎为百兽之王,为威慑百兽,便在孩子帽上绣出一个虎头,使其健康成长,渐成习俗,广泛流传。虎头帽、虎头鞋一般由女长辈制作,民间流行“姥姥的帽子舅母的鞋”风俗。民间也认为“虎毒不食子”,为了儿童安全、健康成长,便绣虎头于儿童的鞋帽上,称为虎头鞋、虎头帽,以讨吉利,驱邪避祸。

头鞋是随时随季都做,一年到头穿用;虎头帽则在九、十月份秋收后进行。虎头鞋的实用价值不言而喻,宽敞的内部空间和宽阔的鞋底,既有利于幼儿脚丫的生长发育,又可以防寒保暖;即能满足孩子脚丫的安全防护,又能使鞋子大面积的接触地面,帮助孩子脚踏实地、稳步行走。虎头鞋艳丽的色彩搭配和栩栩如生的造型,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又借虎的形象传递了爱意和祝福,美学价值更是一目了然。

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些工艺品在用材上、颜色上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同时也保留了其古朴、原始的本色。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为手工缝制,取材为日常常见的各色布条、麦糠、纽扣、线等原材料,器具为剪刀、针等。这些手工艺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其中虎头鞋、虎头帽因男孩、女孩的差别,而有不同的颜色及样式,以表达不同的寓意。一般是男红女绿,取意为“红官绿娘子”,暗寓男孩“无病无灾,长大做官”,女孩长大后当娘娘。布老虎既可用作家庭摆设,有可用作儿童的枕头,美观舒适,且寄予了家长对于子女成长的良好祝愿。现仅在该镇的毛公泊村、孙家村尚存掌握这项技能的仅有为数不多的老年妇女,濒临失传。如今,移风店镇的虎头鞋、虎头帽已经作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的保护,

虎头鞋虎头帽等手工艺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反映的是劳动妇女的勤劳、朴实和善良,凝结了中国古代妇女千百年来的勤劳和智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