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在我国古代是象征着明净无暇的圣物。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之中,如此记载琉璃: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传统琉璃在近年备受中外收藏家追捧,新一代琉璃艺术家层出不不穷,再次印证了传琉璃艺术并非是随着时间浪潮而湮没。
我国传统琉璃的来源已经难以考证,民间传说之中,琉璃是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之时无意之中发现的,他将其当做定情信物送给西施,西施的眼泪流在了这件惊世佳作之上,于是人们便将此物叫做“流蠡”,后来演变成琉璃。
战国时期《尚书》之中,将琉璃称为“缪琳”,西汉之后逐渐演变成“琉璃”。琉璃二字,本身便具有文字美和发音美,可见当时人们对此物的的珍爱,文人墨客也乐于将其写入作品之中,歌颂其之美,琉璃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手工艺,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浓缩。
传统琉璃的发展历程
从现今出土的最早琉璃制品可以推算,我国的琉璃起源于西周,甚至更早。当时的琉璃制造技术比较粗糙,无论是形状还是质地,都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这时候的琉璃制品大多是小件,以代替天然珠宝装饰首饰,大多以简单的珠子和管子的形状出现。
(战国·嵌花纹勒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天然玉石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作为玉石的替代品,琉璃便有了更大的市场,也促进了人们对它的创新。这个时期的琉璃形制上虽然还是在仿制玉器,但质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汉代开始,琉璃进入了第一个高速发展期,工匠们开始掌握了以铅为助溶剂的琉璃制作工艺,琉璃已经不单单是玉石的替代品,琉璃器皿开始出现。到了魏晋南北朝,从西域传入了钙钠琉璃的制作工艺,北魏京师平城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的琉璃厂。到了隋唐时期,因为各族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兼具波斯和中原特色的琉璃器皿。
北魏琉璃碗宋朝的琉璃器具大多小巧精致,造型比前朝更为丰富,除了琉璃碗、琉璃瓶,还有诸如琉璃花片等创新形式。元朝开始已经出现了官方琉璃作坊,明朝皇室专门聘请国外优秀工匠来为皇室制造琉璃工艺品。
元·琉璃三彩凸雕龙纹三足炉清代是琉璃发展的巅峰时期,但随着清朝的没落,传统琉璃工艺渐渐没落,但康乾盛世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琉璃珍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清朝传统琉璃制作的鼎盛和衰落
从元代开始,琉璃制作已经被统治阶级所重视,宫廷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宫廷所需琉璃器具的烧制。特别是到了清朝时期,琉璃的设计和生产进入了鼎盛时期。
故宫琉璃装饰清朝初期,因为英国和法国的商船来往于中国几大重要港口,将西方的琉璃制作技艺一同传入我国。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皇帝,对外国传教士的到来十分欢迎,并且让他们在宫中担任要职。也是他们,将西方美术和手工业制造技术带入宫廷,让宫廷中的顶级工匠们有了更广阔的思路和更丰富的灵感来源。中国传统的琉璃制作工艺,也是在这段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除了前朝的琉璃品类,清朝出现了例如掐丝琉璃、金星琉璃、套色琉璃等等新式琉璃工艺品,仅仅是琉璃的颜色就多达30多种。
套色琉璃鼻烟壶《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在康熙三十五年,宫中专门设置琉璃工坊,由欧洲传教士指导工匠们进行琉璃制作。康熙帝是崇尚西洋工艺的先驱,这个时期的诸多宫廷工艺品,包括琉璃制品都能看到非常浓郁的西方色彩。但由于中西方制作技术刚刚开始融合,工匠们尚在摸索之中,欧洲的制作配方虽好,但国产的原材料并不完全适用,故而这个时期的工匠们在制作时还是偏保守的。
西方传教士带来了琉璃产业的大发展,但随着这批优秀西方艺术家们的去世,清皇宫始终没有迎来另一名卓越的国外大师。在乾隆三十五年,乾隆让琉璃厂为一盏康熙朝的琉璃灯笼配制一枚零件,而这个零件是当年传教士亲自吹制出来的,宫中工匠们无人会做,乾隆无比失望,只得不了了之。
清·皇家琉璃衣扣不过乾隆时期,在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