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鸟,老北京绒制品的一种,也是北京传统手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绒鸟,老北京绒制品的一种,也是北京传统手工艺品的一种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老北京的玩意儿绒鸟,从前,老北京的那些小孩帽子上那些艳丽的毛绒装饰品、女人们头上戴的绒花、小壁挂、盆景及马、骡、驴等家畜头上的装饰,几乎都是绒花制品。可以说,这些绒制品在老北京处处可见,因以禽类占的数量大,因而被称为“绒鸟”。说起绒鸟,其实是老北京绒制品的一种,也是北京传统手工艺品的一种,最初也被叫做“绒花”,后来才渐渐演变为“绒鸟”。绒鸟,就是用蚕丝绒制作成的花、鸟、虫、草、走兽、风景等工艺品的总称。其实说白了,北京的绒鸟,就像传统的布老虎那样,大多是做各种动物造型,只不过这个绒鸟是用绒做的,主要为鸟类;而布老虎是用布做的,主要为老虎而已。

北京绒鸟的突出特点,就在于毛茸茸的外形。这也是绒鸟显得可爱,受人欢迎的地方。据传,一些绒制品在我国唐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时候工艺相对比较粗糙简单罢了。大约到了唐代,各种各样的绒花才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北京的绒制品已有年的历史。而绒花、绒鸟的制作大约从清初才开始出现,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绒鸟不仅形态可爱、造型多变,而且作为老北京手工艺之一,同样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经过各代的发展,绒花到了清代最为盛行,一些史书中这样记载:“彼时旗汉妇女戴花成为风习,其中尤以梳旗头的妇女最喜欢彩色鲜艳、花样新奇的人造花。”

为什么人们会喜欢戴绒花?原来,由于“绒花”与“荣华”谐音,佩戴绒花,暗含着荣华富贵的意思,所以很早以前,戴绒花的人,就相当多了。尤其是皇室贵族,那些女人个个都少不了绒花。如今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还收藏有清代皇帝大婚时皇后、嫔妃所饰的绒花,这些绒花大多织有“吉庆有余”、“龙凤呈祥”等字样的吉祥图案。从清朝开始,北京的花市大街形成了绒花、绢花、纸花的生产销售基地,花市的花从此销往各地,也有少量出口,崇文门外的“花市”也由此得名。据说,当时中国的绒鸟有南北两大派。南方派以南京、扬州为首,而北方派则以北京为首。广义上的北京绒鸟,包括绒制的花、鸟、虫、草、兽、吉祥字样、图案、花样儿、人物等。

只要是由民间手工艺中的头饰绒花发展而来的各式绒制品,都可以称之为绒鸟。绒鸟的制作工艺向来非常复杂,据说是“铜丝为骨、蚕丝为肉”,它主要是用天然桑蚕丝(后来也有用腈纶)、黄铜丝(宫廷里使用白银拉丝)为主料,经过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制作而成,主要工序包括配色、挑干、煮丝、着色、砰丝、披丝、熏活、栓拍、搓条、剪撮、刹尖刀绒、刹形、熨烫、组装等过程。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北京城内外就岀现了很多家的绒制品铺子,而且它们的布局,大多是前店后厂。其中,比较有名儿的就有不少,如“瑞和永”、“东胜永”、“鸿兴德”等几十家。绒花制品还是崇文门外花市大街一年四季的畅销货,每逢京城各处庙会,绒制品会占庙会商品很大份额。

京城的老少爷们儿、姑娘、媳妇们都爱在花摊上买一两件中意的绒制品,图个吉祥喜庆。清末民初,在崇文门外花市大街制售绒花的花铺有东胜永、瑞和永、鸿兴德、春华庆等近十余家。新中国成立前,绒花的销路主要是庙会,那时的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蟠桃宫以及娘娘庙、妙峰山等处都有定期的庙会,每逢庙会,敬香朝神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他们在敬香完毕的归途中,路过庙会的花摊时常要买几枝绒花,这个时候一般销售最好的绒花有“大福字”、“红蝙蝠”、“吉庆有余”、“聚宝盆”等。男人把花插在帽檐上或帽缝间,女的则别在胸前或插在头上,显得喜气洋洋,充满了老北京的民间生活气息。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品位和审美也改变了,佩戴绒花的人越来越少。正因为如此,那些艺人们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大量地创作绒鸟、绒鸡等这些禽类的工艺品。相比从前的绒花,绒鸟制品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当时的绒鸟品种也多达几百种,如雏鸡、锦鸡、绶带鸟、寒鸦、喜鹊、鸿雁、凤凰、孔雀,等等。至于绒鸟制品,有名的比如“金鸡报晓”、“孔雀开屏”,等等,造型逼真,如果把它们放在地面上,从旁边看来,简直就跟真的一样。所以,北京的绒制品,从以前的绒花领域,渐渐更多地转向了绒鸟领域。据说,这些老北京的绒鸟产品不仅在国内颇受青睐,而且在国外也相当地受欢迎。

甚至,仅仅“小孔雀开屏”这个作品,某些外商竟一下子订购了九万只。那么,绒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它的工艺到底如何?据说,制作一件绒鸟,至少需要个把月,有的大型作品,竟需要半年才能完成呢。制作绒制品所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蚕丝绒。一般先将生丝染成各种颜色,然后铺开,再用细铜丝按大小不同的规格夹牢,再一条条地剪下,将剪下的一条条绒条用搓板搓成粗细不等的绒条,再慢慢用钝刀割出绒来。这些割出的毛茸茸的绒条,可以通过扎、缠、捆、卷等工艺手法,最终做成不同形象的绒制品。很难想象的是,制作工具,无非是剪子、镊子、小刀、锉等,原料除了生丝就是少许细铜丝、各种染料。

然而,这些简单的工具,却能做出如此逼真的绒鸟,而这全在于复杂而高超的工艺。甚至,还需要制作者在绘画和造型等美术方面有功底才行。再后来,除了绒鸟之外,还延伸到了绒兽,比如传统的十二生肖及狮子、熊猫等,甚至在20世纪末,国外竞兴起了“熊猫热”,各种样式、材质的熊猫大受欢迎,尤其是绒制的熊猫,它毛茸茸的身体、憨态可掬的神态,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洋人。民国初年,大约在年,北京的绒鸟制作最有名的,要数“绒鸟张”。绒鸟张,乃是张宝善老艺人。他继承与发展了纸板绒鸟技艺,并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而被人们称为“绒鸟张”当年,他的精品很多,代表作有百花篮、九龙壁等。

可以说,绒鸟张的作品,在民国时期几乎代表了北京绒鸟工艺的鼎盛时期。据北京的绒鸟制作师傅介绍,北京绒鸟的发展,大致进行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作为绒饰头花。第二个阶段渐渐出现了鸟虫等案头小品。到了第三个阶段,开始出现了绒制挂屏。到了第四个阶段,出现了品位极高的大型绒制景物。而北京的绒鸟制作手艺人,大名鼎鼎的绒鸟张已是第三代传人,而到今天传到了第五代。虽然绒鸟这种老北京传统工艺品,在今天并不像电子产品那么畅销,但是这种民间手工艺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奥运年,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只要这门手工艺一直有传人,绒鸟就不会断绝;只要人们还喜爱这种毛茸茸的工艺品,绒鸟就会永远流传下去。好了,今天小编就讲到这里了,下次见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