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生态环境局22日公布的《年广州市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年广州海域海水质量总体稳定,实施监测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0.9%,各区域的红树林生长状况良好;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为50.0%,超标排污口主要为石油化工行业排污口。
广州海域监测点分布图五大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8成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年)的通知》,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岸线长度约为.9公里,区划海域面积.92平方公里。划定港口航运区3个(黄埔港口区、南沙港口区、龙穴岛港口区),面积共公顷;旅游休闲娱乐区2个(蒲洲风景旅游区、蒲州文体休闲娱乐区),面积共公顷;海洋保护区1个(万顷沙海洋特别保护区),面积公顷;保留区3个(伶仃洋保留区、狮子洋保留区、东江北干流保留区),面积共公顷。
广州海域“形状狭长、面积不大”,主要包括了南沙区、番禺区和黄埔区,结合监测站位设置情况,公报将广州海域从北向南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年实施海水水质监测的功能区有5个,分别为南沙港口区、黄埔港口区、龙穴岛港口区、伶仃洋保留区、狮子洋保留区,面积共公顷,其中符合水质要求的功能区面积为公顷,达标率为80.9%。
而广州市红树林主要在番禺区、南沙区和黄埔区沿岸生长。番禺区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石楼镇和化龙镇;南沙区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南沙湿地公园、蕉门河、大虎岛、坦头村等地;黄埔区红树林主要分布于黄埔大桥西部。年各区域的红树林生长状况良好,未受灾害及虫害影响。
南沙湿地红树林植物群落超标排污口主要为石油化工行业排污口
公报同时显示,年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1月,对广州市辖区内纳入监测的入海排污口水质进行了监测,共10个工业废水排污口,其中包括9个一般监测排污口和1个重点监测排污口。监测要素包括pH、水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重金属等。监测结果表明,实施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全年6次监测结果均达标排放的排污口数量占纳入监测排污口数量的比例)为50.0%,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Cr)和总有机碳,超标排污口主要为石油化工行业排污口。
公报中透露,年广州海域海水质量总体稳定,实施监测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0.9%,无机氮仍为主要超标因子,活性磷酸盐年平均含量较上年度有所下降;海洋沉积物和生物质量均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要求;浮游生物多样性基本稳定;红树林生长状况良好;重大用海项目邻近海域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实施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为50.0%,超标排污口主要为石油化工行业排污口;海面漂浮垃圾以木制品类居多,塑料类和聚苯乙烯泡沫类次之,海滩垃圾主要类型有聚苯乙烯泡沫类、塑料类、玻璃类和金属类等;全年未发现赤潮;实施监测地区未发现海水入侵现象,个别监测站位发现土壤轻度盐渍化现象。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杜娟通讯员穗环宣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杜娟通讯员穗环宣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赵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