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仰天山
▲水源地绿化
◤村庄绿化
▲生态廊道
□潍报全媒体记者于哲
通讯员陈丽丽王峰巍李梦
它是一本书,通古贯今,底蕴厚重;
它是一幅画,多彩华丽,浓淡相宜;
它是一首诗,优雅隽永,韵味悠长;
它更是一首歌,绿色旋律,清澈明亮;
这就是始终心怀绿满城乡之梦、持续把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品质之城——潍坊!
山东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拥有中国画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诸多国字号名片。
但潍坊更是一座山水之城。这里有山——“大海东来第一山”沂山绵延百里;这里有海——浪潮涌动海天一色;这里有河——潍河、弥河、白浪河等纵贯南北。这里有湖——峡山湖、拥翠湖、仙月湖等星罗棋布。
年9月14日,我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森林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成功创建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为目标,把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高标准推动“创森”总规各项任务目标落实落地,努力把潍坊打造成“南部山青、北部海蓝、两河水秀、城市绿美、全域生态”的美丽城市。截至年底,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89%,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23平方米。四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8亿多元用于森林城市相关建设,植树造林4.19万公顷,获得各类成果项,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5个,省级森林城市2个、森林镇18个、森林村居个,市级森林镇50个、森林村居个,森林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凝心聚力
森林城市建设保障有力
强化组织领导。“创森”伊始,我市即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均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形成了高位驱动、部门互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提出具体要求,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实地调研,全市上下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积极开展联创活动,合力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创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整合各项财政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万元,对“创森”重点工程南部山区森林屏障建设实施奖补,激发调动各级的积极性,推动造林绿化工作扎实开展。积极探索市场化造林模式,推行以资代劳、共建、捐建、认养、冠名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造林,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及时总结创建成果。成功创建以来,认真总结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好的经验做法,编发“创森”简报期,定期报送国家森林城市主管部门,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成效,不断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
增绿扩绿
城市森林网络日趋完善
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围绕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深入开展“绿满城乡·美丽潍坊”国土绿化行动,按照“一核、两屏、三廊、三网、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重点实施了南部山区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退耕还果还林、森林生态廊道建设、沿海防护林和农田防护林建设等造林绿化工程,四年累计新造林公顷,年均新造林公顷,占市域面积的0.65%。年底,全市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9.31%,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2.81%,城市重要水源地林木覆盖率达81.57%,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6.67%,分散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19.16%,绿色脉络和生态斑块遍布全境,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提升。
全面提升城区绿化水平。按照“园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总体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大力推进城区绿化,城市绿量不断增加,绿化水平持续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政府制定三年计划,从年开始,投入1.9亿元,利用城区现有空闲地块、街巷空间进行“微空间”改造,建设口袋公园近处,让城区休闲空间分布更加均匀、有效,为市民休闲娱乐增加了活动场所,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成为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目前,街道树冠覆盖率44.03%,各类财政投入的公园绿地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实现了市民“出门有绿,米见园”的目标,有效提高了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此外,大力实施自行车绿道建设,至年底,全市建成自行车绿道.06千米,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区已形成连通发达的绿色慢行交通网络,让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
持续开展森林城市“四级联创”。在省级森林城市“四级联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组织开展了市级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建设,全力打造森林城市组团。目前,我市多个县市正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高密市、昌乐县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获国家林草局批复备案,安丘市、青州市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寿光市、昌邑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已批复备案。各地以森林乡镇、村居为主导,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景色优美的知名村居。
提质增效
森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充分发挥花卉苗木生产大市的优势,坚持“适地适树、乔木为主、乡土为先”的原则,在城乡绿化中优选苗圃培育的乡土树种良种壮苗,增加乔木使用量,积极营造混交林,树种丰富度显著提高,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全市乡土树种使用比例达到93.34%,城区乔木种植比例达到70.61%。重视森林抚育与林木管理的科学性,采取近自然的抚育管理方式,注重土壤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森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累计完成森林抚育作业面积.98公顷,改造更新60.54公顷,郊区森林自然度达到0.57。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把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具有立法权以来的首部实体性政府规章——《潍坊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印发《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着力提升湿地保护修复水平。全市现有湿地公园26处,保护面积.6公顷,其中年以来新设立各级湿地公园(试点)9处,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诸城潍河国家湿地公园分别于年和年通过国家级验收正式获牌。
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林长制,聚焦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构建党政同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森林资源发展保护管理工作新机制。目前,已建立横向覆盖、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名。其中,在沂山、仰天山、马耳山、嵩山4个重要生态区域分别设立市级林长。加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严格禁止大树移植和大树进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以来,没有发生严重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破坏森林资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重大案件,有效保护了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持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在营造林中增加食源、蜜源和筑巢树种,改善动物生境质量。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2处、森林公园20处,数量和规模位居全省前列。狠抓林业领域灾害防治,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实现了有虫不成灾,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9.94%,种苗产地检疫率%;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挖掘优势
现代林业产业蓬勃发展
培强壮大产业联合体。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推动、科技园区引动、名优品牌促动、合作组织联动”的发展路子,立足资源特性和行业优势,重点发展花卉、苗木、用材林、特色经济林、果品加工、木材加工、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八大主导产业,以重点林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培育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动建设林业产业化联合体。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44家、市级53家;国家级林业合作示范社5家、省级36家、市级51家。
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各县市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出一批品质优良、特色明显、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林业产业品牌,林业产业亮点纷呈。青州市被誉为“东方花都”,花卉种植面积公顷,年花卉交易额亿元;昌邑市是全国首个“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年生产苗木万株,年产值达16.89亿元;寿光市和诸城市着力打造高端木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寿光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被认定为全国第三家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园区;青州山楂柿饼、安丘特色经济林、高密果品加工、临朐板栗、昌乐林下经济等特色品牌发展迅速,成为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助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77亿元,居全省前列。
多渠道实现森林生态价值。按照“一业带动,多业融合”思路,引导经营主体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体育休闲等新型业态,最大限度增加生态产品供给,释放生态资源优势,森林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临朐沂山、青州云门山、仰天山森林公园、潍坊白浪绿洲等已成为省内闻名的旅游胜地。全市生态旅游年接待能力超过万人次,年收入达32.07亿元,在让群众充分享受绿色福利的同时,实现了资源保护和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
以人为本
森林生态文化深入人心
普及生态知识。以各类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依托,建成生态科普场所30处、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27处;在各类公园、广场和校园等公众集中活动场所,设立生态科普宣传牌,悬挂树木标签,全面普及生态知识。同时,充分利用“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时机,广泛开展科普特色活动,不断深化广大市民对野生动植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凝聚绿色共识。定期举办植树节、生态潍坊摄影展、马拉松森林跑、“生态知识进校园”、古树名木评选、认种认养树木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推进“环保林”“爱心林”等纪念林基地建设,多种形式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吸引公众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