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力打好产业转移金字招牌央广网

兰考批量引进知名家居企业,打造出完整的品牌家居产业体系通过引进上汽集团,河南补上乘用车短板,汽车产业规模上到新台阶海尔在郑州投资的互联工厂已成为智能制造的新标杆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让河南农机装备产业链更加完整□陈辉10月14日—16日,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将在河南举办。这是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今年将办至第7届。1部1院9省主办,7所重点院校、10多家国家级行业协会参与协办,共同打造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对接品牌”。我省作为活动固定举办地和东道主,承担总体策划、协调组织等主要筹备任务。通过多届活动的总结和提高,产业转移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成效不断彰显,区域产业合作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河南省作为东道主,既是主要推进方,也是最大受益者。我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前6届活动累计达成产业转移合作项目个、签订技术转移合作协议份,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个承接项目建成投产,个承接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履约率79.8%、建成达产率54.5%。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河南工业增长的主引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转型发展的主抓手。在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开幕前,省工信厅组织了产业转移媒体深度行,通过走访全省多个市县,深入了解产业转移成果,解锁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1 补短板主导产业成规模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投资拉动大,产业链条长,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具有战略意义。我省将汽车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但一直缺少有分量的乘用车整车企业。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上汽和奇瑞的到来,让河南汽车产业整体实力跃升一个新台阶。在郑州经开区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总装车间,机器人来回穿梭,以最快60秒就有一台车身下线的速度,打造了一座全新的互联网汽车智能工厂。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的投产创下了“河南速度”,从谈判到签约再到新工厂落成及二期项目启动,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良好的营商环境得到了上汽集团的高度认可。年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上,上汽集团和郑州市再次签约,布局了二期项目和上汽集团云计算全球数据中心项目。“今年7月份,郑州基地第60万辆整车下线,荣威、名爵的多款新车均在这里生产。”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负责人说,今年年底,该基地二期项目将正式投产,届时整个基地年产能将达到60万辆,占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三大基地的“半壁江山”。在上汽的带动下,郑州汽车产业渐成规模。上汽、宇通、东风日产、海马等整车企业扎堆郑州经开区形成集群效应,整车产量预计今年将超过万辆。在开封,奇瑞汽车也早早布局,从单纯生产商用车延伸到乘用车、新能源车系列,建成了完整的整车生产工艺,近几年汽车产量、产值均大幅上升。去年,奇瑞开封基地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已具备年产30万台的生产能力。“捷途系列年在开封基地投产,目前已有多款新车上市,产销势头很好,成为国产自主品牌的一匹黑马。”奇瑞汽车河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奇瑞汽车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大对河南的投资,计划新增投资30亿元以上,建设奇瑞商用车河南研发中心,打造5G智慧工厂,推出不少于20款新车。开封市也将以奇瑞汽车河南公司实现亿元规模为依托,打造亿元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在鹤壁,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之一的航盛电子建成了鹤壁航盛工业园,成为航盛集团在北方的重要生产基地。“鹤壁交通方便,人力资源充足,营商环境好,我们不仅在这里建设智能化的生产基地,还要在鹤壁设立研发中心。”鹤壁航盛负责人说,如今该基地的产品已从单纯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升级到新能源动力控制系统,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大为提高,去年产值突破10亿元。补上乘用车短板、巩固客车优势,一个0亿级的汽车制造集群正在中原大地呼之欲出。2 强链条抢滩产业制高点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产业转移已不再是“过剩产业”的简单迁移,而逐渐成为一步到位的前沿产业对接。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如今也更多聚焦高端项目,投资领域也正由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并重转变,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打造和价值链的提升。鹤壁仕佳光子的壮大,让我省在芯片产业上有了话语权;海尔、格力投资河南,补上了河南家电产业的短板;焦作中原工业设计城的引进,在河南省率先打造一个集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教融合于一体的创新设计综合体。近两年,打造一颗安全自主的“中国芯”成为举国上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