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尿盆居然是珐琅,你用过吗

近年来,怀旧复古风又卷土重来,不论是全国统一的双喜搪瓷洗脸盆、猪油盆,还是国外售价高达60.88美元的“中国20世纪60年代的古董”(其实就是痰盂),都让搪瓷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

其实在百年之前,这些搪瓷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那就是——珐琅。

年~年,搪瓷和珐琅被视为同一种东西,都是一种以天然长石、石英等矿物质为主要原料,混合染料涂施在器具上再焙烧固化的技术。

直到年,中国制订了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才被单独划分出来,不过那时候它也叫“艺术搪瓷”(好像还是搪瓷……)。

既然和艺术沾了边儿,品相、工艺、价值等方面,珐琅就要比起搪瓷讲究得多了,具体更讲究在哪儿呢?

简单来说,珐琅多用于贵金属、铜胎或瓷胎的表面,极具艺术价值;搪瓷则主要是用于钢胎、铝胎等廉价金属的表面,目的也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防止日用器皿生锈。复杂地说——

清宫里的“外国美人”

13世纪末,产自阿拉伯帝国的珐琅制品,随着中国元朝远征军的铁骑,越过高山峡谷、戈壁大漠,一路东来,被当作贡品送入皇宫。

古人根据它的古波斯语“farang”发音,又叫它“佛郎”、“法蓝”。现在广东人俗称它为“烧青”,北京人俗称它为“烧蓝”。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爷孙几个都是珐琅制品的死忠粉,为此特意在北京通州地区设置了“珐琅作”。

其中尤以康熙对珐琅制品的审美最有创意,他当时找来了景德镇最好的匠人,让他们将珐琅和瓷器结合,制作出举世无双的珐琅彩瓷。

意大利神父MatteoRipa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康熙对珐琅制品的喜爱:

“皇上对欧洲的珐琅制品着了迷,想尽法子将珐琅的新技术引进宫廷的作坊。好在宫中有欧洲输入的大件珐琅器具可资参考、仿效,再加上中国人原有的瓷上施釉彩的经验,珐琅制品的烧制应该是办得到的。”

从中也能看出康熙是国内珐琅的推动主力之一,后来佳士得拍卖会上,也是他这个时期的珐琅彩瓷卖得最贵~

这里插一句,珐琅从中国传到日本后,又成了日本人嘴里的“七宝烧”(“七宝”是佛教对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的总称,根据著作不同,7种宝石也不一样)。

因其烧制工艺源于中国的景泰蓝(珐琅工艺品的一种),而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蓝”之称。目前藏在北京故宫里的七宝烧,都是当年日本皇室送给清朝皇室的礼品。

是名媛贵族必备的首饰

在东方的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描述贵族生活时,写道“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十锦珐琅杯”。

的确,珐琅制品是重要的道具之一,从什锦珐琅杯到贾宝玉的鼻烟盒,再到除夕祭宗祠时用的大火盆都是。

更别提黛玉、湘云、宝钗、探春、凤姐等众美女用的珐琅物件儿了,比如下面这件永北厅珐琅银器化妆盒以及一些珐琅首饰,贵族小姐姐人手一件~

而在西方,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的珐琅则更多地被用于珠宝首饰、高级钟表的设计制作工艺中,外国人称它为“流动的宝石”。

它的发展时期最早可被追溯到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将珐琅与宝石、黄金结合,制作了一系列珐琅首饰,从面具到胸针,五花八门,一应俱全。

珐琅首饰的成熟在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欧洲贵族们喜欢用珐琅制作珠宝,还会把它和宗教结合在一起,比如制作成福音书的封面。

这也使得后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珐琅首饰就像艺术画一样富有内涵和深意。下面两件珐琅吊坠均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作,暗示了对自然风格的浪漫追求,深受宫廷贵妇们的喜爱。

即便是到了现代,珐琅以其强大持久而瑰丽的特性,依旧是爱马仕、路易斯威登等各大品牌热衷的珠宝设计技术,可以说珐琅饰品在珠宝家族中艺术表现力是最强的。

独一无二

珐琅工艺这种华丽繁复的制作工艺早在两千年以前便已经存在。已知最早的珐琅制品要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的迈锡尼文明,古时候的印度和波斯也曾拥有高超的珐琅工艺制品。

它们具有的色彩绚丽,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等优点,也让它们像宝石一样经久不衰,给人美貌恒久远的安全感。

哪些法琅值得买

01

掐丝珐琅

简单的说,掐丝珐琅就是在金或者铜的胎底上,用金丝或者铜丝掐出图案。

中间填充不同颜色的珐琅之后,焙烧、研磨、镀金、抛光等做成的工艺品,非常耗费人力。

燕京八绝之一的“景泰蓝”全称就是“铜胎掐丝珐琅”,也属于珐琅的一种,不过它的珐琅釉基本都是蓝色的~“掐丝”的意思是“分隔”,即将宽度只有0.07毫米、纯度高达99.9%的的金线或银线,以手工弯曲成想要的图案;

再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天然矿物调配的涂料勾勒出好看的花纹、图案。最后,采用高达至摄氏度的“大明火”烧制。

烧制的顺序也有讲究,先从熔点最高的釉料开始,后遵照熔点高低将每个颜色逐一烧制,期间还要十几次甚至上百次不断地在胎坯上点彩、绘彩,整个过程不能有一点差错,否则就是前功尽弃。

03

空窗珐琅

在珐琅发展历史上,不得不提的就是空窗珐琅。空窗珐琅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珐琅工艺,工匠通常先用18k金勾勒出轮廓,接着将珐琅釉彩填入空窗空格之中,烧制完成的空窗珐琅神似教堂里的玫瑰玻璃窗的效果。

这种技术在20世纪初由RenéLalique等法国珠宝设计师重新将其焕发新的光芒,从而成为新艺术时期珠宝的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

空窗珐琅工艺难度极高,因为必须在没有金属胎底的状态下让釉彩停留在窗格内,经过反复烧制和填色,让成品呈现出轻薄如纸的效果。

03

内填珐琅

内填珐琅是指在制作时不用掐丝,在铸胎时直接将花纹或者凹坑铸造出来,然后在凹坑处填充珐琅彩,最后烧制而成的一种艺术品。

△清·铜镀金内填珐琅琵琶式怀表

内填珐琅最初是由法国的一位珐琅工匠发明出来的~在康熙年间传入我国。没有了“掐丝”这道工序,可能制作起来会更为简便。

04

画珐琅

画珐琅,顾名思义,直接在胎底上进行作画,画完之后进行烧制、定型。人物,风景、花卉等各种图案都可以作为画珐琅的素材。

而且,“画珐琅”的胎底十分丰富,除了金银铜等金属胎之外,还有玻璃、陶瓷等非金属胎。

另外,画珐琅制作者除了要掌握珐琅烧制工艺外,还需具备很强的绘画功底,可见其复杂。

05

錾胎珐琅

錾胎珐琅是在金属胎上錾出花纹,使纹样轮廓线起凸,然后在下陷处填充珐琅彩,最后经过焙烧、磨光、镀金......形成的一种艺术品。

这种工艺起源于埃及,后来在欧洲广泛流传,元代时才传入中国(那时叫做“拂郎嵌”)。遗憾的是,錾胎珐琅比较少见,现在很难找到特别有价值的古董啦。

珐琅的工艺流程说是这么说,真到了生产时,失败也是家常便饭的事。而且由于烧制珐琅制品必须在真空炉内完成,所以容纳的炉子都不大。

这也意味着不能大批量生产,种种原因最终使得每一件珐琅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珍贵无比的。

仿珐琅不建议买

前面虽然说了正规渠道来的珐琅制品很安全,但是宝迷们要是买到假货,那有没有毒就不好说了。

比如,“软珐琅”、“滴油珐琅”“滴胶珐琅”“烤漆珐琅”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仿制珐琅。

这些仿制珐琅都是由低温烧制而成,成分主要是塑胶或树脂类的有机化合物,不耐久,也不耐高温,容易腐蚀和磨损,价值不高,时间长了还会褪色、失去光泽。(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都是高温烧制而成,无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