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技艺,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非遗”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济南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诸多“非遗”技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手造艺人在属于他们的国度里,将传统手艺精心打磨、传承创新。
济南兔子王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里描写的正是当年风行济南与北京两地的彩色泥塑兔子,北京叫“兔儿爷”,济南叫“兔子王”,都是当地中秋拜月的吉祥物,以及标志性传统艺术品。
同样软萌可爱,但济南“兔子王”与北京“兔儿爷”还是略有不同。北京兔儿爷的背后靠旗只有一边,而济南兔子王两边都有靠旗;兔儿爷耳朵是固定的,兔子王的耳朵则可以灵活摆动。另外,兔子王体内还藏有一根拉线,只要拨动其尾巴,它便可跟着挥动手臂作捣药状,像极了行拱手作揖礼,十分逗人喜爱。
兔子王用济南黄河细泥制作而成,从姿势上看,可分为“坐兔王”与“站兔王”;从性别上看,可分为“兔子王”与“兔奶奶”;从脸谱上看,可分为“大花脸”、“小花脸”;从衣着和坐骑上看更是丰富多彩,可分为“大红袍”、“大坐虎”、“中坐虎”、“小坐虎”、“小坐墩”、“兔王坐元宝”等。
泥塑
兔子王其实是泥塑的一种,而济南泥塑也是一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深受欢迎的济南民间传统手工艺。济南泥塑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根据不同的造型需求,可能也会在泥土里添加些棉絮、纸或蜂蜜,反复捶打、揉搓,制作成泥塑的基本原料。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
济南泥塑种类众多,主题主要为寺庙神佛、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及民间泥玩具等。寺庙神佛包括大明湖“北极阁”神像、灵岩寺山门“金刚力士”、千佛山神像、博山“白石洞十六尊神像”等;历史文化人物形象会从《水浒》、《三国志》、《红楼梦》等历史名著中选材,创造出大型系列彩塑。当然,济南泥塑也不全都是大型的,也有兔子王这样的泥玩具。如今,济南泥塑题材更是结合了当今生活的特点,塑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观念的优秀泥塑作品,济南泥塑艺术也更好地展现了时代风貌。
面塑
济南面塑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俗称“捏面人”、“面花”,是以糯米面为主料制作而成的手工艺品,是济南工艺美术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种类之一。济南各种节日庆典与民俗祭祀活动都会用到面塑工艺品,表达了百姓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成为了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
在过去,济南热闹的街道里都有面塑要艺人的身影,各种颜色的彩色面团在手里揉捏一会儿,就“变”出了各种栩栩如生的人和动物,有“孙大圣”、“关二爷”‘“观音”、“寿星公”等,吸引着来来往往孩子们的目光,成为许许多多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剪纸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这首民谣唱的便是济南的剪纸手工艺。济南民间剪纸文化源远流长,“二八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农家姑娘都会尽量学好这一门民间艺术,出嫁时都会用自己亲手做的剪纸来陪嫁。
济南剪纸的题材多为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例如人物、花卉、蔬果、鸟兽、博古、花瓶、山水、风景、花字、故事等,寄托了民间艺人们美好的理想与愿望,。剪纸的用途也很丰富,如有春节贴的门签、窗花、墙花,新屋的顶棚花,剪纸绣花图样,器皿贴花等,形式多样栩栩如生,深受民间喜爱。
羽毛画
羽毛画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以优质养殖家禽羽毛为原材料,借助我国传统国画构图法以及雕塑、木刻、装饰工艺等的表现手段制作而成的画作。
羽毛画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羽毛贴画;汉代的羽毛贴画绢,做工比较细致,色彩比较鲜明,有了一定的布局与格调;到了唐代的立女屏风,羽毛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工艺美术品种。
羽毛画的主题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格调清新别具情趣,颇受海内外青睐。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济南工艺美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羽毛画制作工艺成为为山东羽毛画的代表,其制品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富有质感,产品远销美日等30多个国家。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