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瑕疵产品豪车要求加急费相城法院

<

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对商事交易的规则导向和价值引领功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9月29日,相城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件维护社会诚信建设商事典型案例。这也是相城法院首次发布商事诚信典型案例。

此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件以民商事案例为主,多与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行为紧密相关,为各种新型疑难案件提供审判理念与裁判思路。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奉上

十大典型案例详情(上篇)

案例一:

瑕疵产品致买方巨额损失卖方违约赔偿十余倍货款

某金属制品公司主要从事外贸业务,生产完成金属产品后销往澳洲。年8月,该金属制品公司与某木制品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木制品公司向其供应木质托盘和包装箱,合同中明确要求木制品需要提供产品熏蒸证明、并经高温烘干,确保含水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后木制品公司提供了价值10万余元的木质托盘和木箱,但产品含水率超标,导致金属制品公司装箱运输至澳洲的金属制品严重发霉,货物被外方退回,产生货运和运输费等损失万余元。

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当事人应当秉承诚信原则履行合同,否则应赔偿对方损失。由于被告木制品公司提供的木托盘存在含水率超标问题导致发生霉变,按照合同约定,被告木制品公司应赔偿原告由此造成的损失,遂判决木制品公司向金属制品公司赔偿损失万余元。

诚信经营是公民和企业负有的法定义务,也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所必须履行的义务。企业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果提供的产品发生质量问题,轻则导致对方拒收、拒付货款或要求重做;重则需要赔偿对方经济损失,该损失可能远大于货款金额。

案例二:

销售豪车要求加急费4S店被判酌情返还

年4月,某实业公司与4S店签订《车辆定金合同》一份,约定实业公司订购某型豪华轿车一辆,厂商指导价约万元,车辆总价款约万元(含加急费40万元及税费),后某实业公司于5月提车。年6月、7月,案涉车辆因电瓶、轮胎质量问题进行了维修,实业公司向4S店支付维修费.69元。后实业公司以车辆存在质量问题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车款(包括加急费40万元)。

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汽车行业的厂商指导价虽非强制执行的唯一价格,但属于生产厂家对其产品竞争力、成本综合考量,且合理考虑经销商利润的情况下,向市场进行公示的合理价格。原告在厂商指导价基础上多支付了40万元价款,但4S店出售的车辆属于库存达两年以上的车辆,且原告使用不足三月即更换了电瓶和轮胎等重要部件。综合考量本案当事人双方的合同权利义务、案涉合同履行的情况和效果,为衡平双方当事人权益,本院酌情确定4S店返还车辆价款35万元。

汽车行业中,经销商常对紧俏车型以各种名义进行加价出售。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买卖双方自愿拟定的价格,法院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一般不进行调整。但是,汽车加急费本质上是经销商凭借市场优势地位进行饥饿营销的结果。在消费者与经销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能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易扰乱健康的市场秩序。

案例三:

公司未按法定程序注销清算组成员承担赔偿责任

年9月,A公司为B公司提供单灯监控系统,并按合同约定进行了发货、安装及施工。项目验收合格后,B公司拖欠款项一直未予支付。年1月,B公司的股东周某、蔡某未经法定清算程序即在工商登记机关办理了公司注销登记。A公司起诉要求股东周某、蔡某对B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赔偿责任。

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B公司解散时成立了清算组,周某、蔡某系B公司的股东也是清算组成员,对清算组来说,A公司的债权应是已知债权。清算中,对已知的债权人应书面通知清算事宜,但B公司仅在报纸上发布注销公告,并未公告公司清算事宜及书面通知A公司申报债权,致使A公司无法向B公司主张权利,遂认定周某、蔡某应对A公司债权未获清偿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商事主体在解散时,应依法履行清算义务,发布清算公告,通知已知债权人。清算组成员不得为逃避公司债务而擅自注销公司。否则,即使公司已注销,但因未遵从诚信注销原则,清算组成员、公司股东仍然可能无法免责。

案例四:

复合板材谎称实木高价出售家具经营者被判赔三倍价款

年11月,高某与某家具公司签订家具买卖合同一份,约定高某向该公司购买一批家具产品,总价7万元,合同中明确要求“全实木”。后高某以家具公司提供的家具并非全实木为由,要求解除合同、退还货款并进行三倍赔偿。

家具公司辩称,产品是委托生产厂家将家具生产加工完成后,按地址直接发货给高某,被告当时不知道生产厂家对原告的家具生产有部分使用了复合板材料的情形,故不存在欺诈。

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合同约定全部家具均为“全实木”,被告作为家具经营者,即便其委托他人代为履行部分义务,因他人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依法也应当承担合同责任。而且,被告作为经营者,对其出售、委托他方交付的产品,理应有品控义务,应严格审查所交付之产品是否合格。其怠于履行检验义务,应当视为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家具产品部分质量不符合约定。遂判决家具公司返还货款并支付三倍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1款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公民为生活消费目的而购买产品的,应理解为上述法律规定中的消费者。经营者应当对己方出售的产品质量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且应对产品予以客观、真实的描述宣传,如为了推销而作出不实陈述,将可能被认定为欺诈消费者,需承担惩罚性赔偿的责任。

案例五:

非故意“迟延”报险保险公司不能拒赔

侍某于凌晨三时许结束工作,至公司停车场取车回家,因操作不当撞上了花坛,导致车辆受损。因时间太晚,侍某便搭乘同事车辆先行回家,至中午12时许至事故现场报警并报险。后交警对侍某及其同事进行询问后,出具了事故认定意见书,认定侍某负事故全部责任。侍某将车辆进行维修,保险公司在进行定损后并未将结果告知侍某。侍某委托公估公司就维修费用进行了公估。后侍某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保险公司以驾驶员未采取任何措施情况下离开现场为由拒绝赔偿。

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侍某将车辆停放在公司停车场锁好后离开回家,符合一般人正常认知的选择,且并没有客观上增加保险标的损失扩大的可能,也不构成保险法上的“遗弃”。侍某在10余小时后即报警并报险,应视为履行了及时通知的义务。保险公司没有证据证明侍某存在过错等行为,理应承担赔付责任。保险公司未按照保险法规定期限告知定损结果,对于侍某自行委托具有资质且系司法鉴定名录中公估公司进行评估的金额,予以认定。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需要在合理期限内履行告知义务。若不存在因重大过失或者故意未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付义务。保险公司应当及时核定损失金额并告知被保险人,被保险人对定损金额有异议、无法协商的,应共同委托公估机构定损,以确定损失金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