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魏晋诗人繁钦的《定情诗》
跳脱即为手镯,是古代男女最重要的定情信物之一,
而契阔是引自《诗经》名句,亦为手镯之意。
说起手镯,谁都知道有各种解读版本,
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说说定情信物-手镯的前世今生。
最早的镯跟玦很多都是一个含义,只是使用的部位不同
古人很早就有佩戴手镯的习俗,
因为他们相信手腕的穴位是对心脏最好的穴位,
佩戴手镯可以让你的心脏更加健康的跳动,
恋人们之间通过赠送和佩戴手镯,可以让双方的心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可是,你知道最早的手镯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磨出来的呗。
错,真的错了,老祖宗的技艺实在是让我们脑洞大开。
手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我们曾经在河南南阳的黄山参加仰韶文化遗址的挖掘,在那里就发现了许多石镯的制造和加工的残次品,因挖掘的太多,我们只把有代表工艺进程的几种放在一起拍照。证明这是曾经是年前的一个玉镯加工场所,更让大家都想不到的是,最原始的玉镯竟然不是钻孔的方法,而是用手工敲制出来,最后修磨成型的。
黄山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镯残次品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毕竟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从旧石器时代刚刚进入到新石器时代,这个阶段的人已经学会从打击敲击制作石头工具,开始向磨制石头制品和玉石饰物的转变。
而且人们相信,通过精心敲打和琢磨出来的手镯,倾注了自己的心愿和感情,这样的物品送给爱人佩戴,除了美观,还会起到祝福和保佑的作用。
用我们现在人的眼光,一定是用套筒里外磨制成型,毕竟这个工艺在当时的玉璧,玉琮中已经看到,而且古人已经运用的十分成熟,但是在这个遗址中发现的许多残次品,用实物证明了,各种加工工艺的过程,从选材到粗磨,从制胚到敲击,也可以看出实际加工的过程中产品的破损率是极大的。
我们看一下同期红山文化中发现的玉髓,这些都是跟玛瑙同类的二氧化硅,但是古人把它们敲出各种的形状,可以做为工具和装饰品使用。从这些细小坚硬的玉髓上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出古人的手法和敲击的水平了,如果比玉石还要坚硬的玛瑙都能被敲击成如此状态,这么大的一个手镯是不是就简单了许多呢?
玉髓打制出来的箭镞
玉髓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来敲击痕
在距今--年前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玉手镯出土,它是几千年来最重要的饰品之一。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如“钏”、“手环”、“臂环”、“跳脱”等。刚出现的时候并不是女性的专用首饰,而是作为男女双方都可以佩戴的一种装饰物,后来逐步成为双方定情信物的代表。
手镯佩戴数量是根据人们的地位、身份、等级决定的,地位越高、身份越尊贵的人佩戴的手镯数量越多。
安徽省凌家滩遗址是现存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最早的玉镯应该是从玉瑗中演变出来的
古代文物玉器中,像玉琮一样的玉镯已有出土,
恰巧现今的玉镯同玉瑗极为相似,或许今天的玉镯形制是从玉瑗演绎而来。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故祭天的礼器都是圆形的,圆形象征着天意,圆形也是无限美丽。
今天的圆形玉镯,其意义同样是天意与美丽。“玉环何意两相连,环取无穷玉取坚”,玉手镯意谓圆满,坚贞美好,并有传承意涵。美好玉镯是婚嫁必需品,如中国百年前就有“无镯不成婚”的习俗,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见那些老人将手中的玉镯做为贵重礼物交给姑娘和儿媳,这是一种家族的传承,也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用金制成的一般叫”跳脱“
还有一种叫做“跳脱”的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在自由开放的唐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代《簪花仕女图》可见女子佩戴的跳脱
随着人们对玉文化的重新重视,玉手镯作为装饰玉中的重要品种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因为玉石原材料开采逐渐减少,尤其是上等优质玉石,比如羊脂玉等更是变得极为稀有。因为玉石手镯有着圆满的寓意和人们认为玉石手镯表达的是中国传统古典美,所以,玉石手镯的地位在人们的心目当中逐渐升温。
现代的白玉手镯
民间曾流传的一句名言叫做:“黄金有价玉无价”,所以玉石手镯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吸引着大量的收藏者广泛的收藏。
手镯的发展也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手镯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当今形态各异精美手镯饰品。
手镯发展史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一段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