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尚书·泰誓下》
上面这句话实际上是周武王用来讨伐商纣王时所定的一条罪名,后来便有了”奇技淫巧“这个词,很多人看到这个词往往有些想入非非,要知道”淫“不是只有”荒淫“的意思,有句话叫”富贵不能淫“,可见”淫“还有”过度、沉迷“的意思,所以这个词其实就是指那些新奇的、好用令人沉迷的技艺和制品。
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如果一项新的技术被发明出来,可以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话,这项技术很快就会被人们接受,古人也是一样的。论起创新和发明,古人的智慧丝毫不亚于今天的人们,那时候虽然条件有限,但他们依然想方设法造出了很多眩人耳目的事物,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方面。
经常出差住酒店的人就会发现,有的酒店房间里面都会在床尾放上一个长凳子,用来睡觉吧又觉得窄了点,不好翻身,看起来有点多此一举那么这个长凳到底有什么用呢?要知道这个凳子可是自古有之,古时候的大户人家家里都会放置这样一条长凳,包括家中女儿出嫁的时候,娘家都会专门打造一条这样的凳子,作为嫁妆带过去。
一、春凳的作用
古人给这样的凳子起了个名字,叫做“春凳”,这种凳子看上去像床又像椅子,因此它在作用上也把这两样东西几个在一起了,估计有人就说了,这不就是小沙发吗?确实也差不多,它有床的舒适性,又可移动,午休的时候往上面一趟也挺舒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现在的沙发大多是软的,舒适度更好,比起春凳还强一点。
不过房间不比客厅,空间有限,家具又多,再放个沙发看上去就有点拥挤了,春凳占地面积小一点,平时不睡觉的时候放个衣服不占地方。记得《红楼梦》里面,宝玉受了好一顿毒打,站都站不起来了,凤姐看小厮还搀着他走,连忙招呼人把房间里的春凳抬出来,让宝玉躺上面抬进放房间里,因此从大小上来说,春凳没有床那么大,但躺下一个人还是没问题的,搬来搬去的也方便。
另外前面提到了春凳属于嫁妆中的一部分,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嫁妆就在娇子后面跟着,这种又长又宽的凳子又能方便运输嫁妆,把东西放上面贴上喜字,就能把东西一起抬过去了。平时摆在房间里,女性的闺中好友来拜访,还能一起坐在上面亲密的说会儿话。等到家里迎来了小孩,春凳又化身为婴儿床,上面铺上厚厚的垫子,睡上一个婴儿绰绰有余。
不过现在酒店里的春凳最多方放衣服,装饰性大于实用性,但再古代的时候春凳的用处可就大了去了,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给这种凳子起名叫“春凳”,而不是“冬凳”或者“夏凳”呢?这个“春”包含着那些意思呢?
二、春凳的由来
首先”春凳“这个名字和制作它使用的材料有关,最开始的时候它被称为”椿凳“,这个”椿“指的就是香椿树。香椿这种植物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爱吃的能吃一大盘,正因为人们喜欢吃,所以很少见到比较粗壮的香椿树,毕竟还没等它长大呢,叶子就被摘走了,导致香椿这种植物虽然常见,香椿木却比较稀有。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一张小凳子要用香椿木呢?相比于更加珍稀的红木来说,香椿木还算经济实惠,何况香椿木质地坚韧,花纹秀美,防潮耐晒,还带着一种特有的香味,让那些飞蛾躲得远远的,用它做成的凳子,岂不是美观又耐用。民间对于椿树是是非常有好感的,相传吕洞宾曾经就用香椿木作枕头,所以人们认为经常使用一些椿木制品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后来人们觉得”椿“字俗了点,于是就把”椿“改为”春“,这个”春“是有春天的意思,在明朝的《西园杂记》中就记载了这么一段:四时之景,惟春为可乐……故人于此时,曰“寻芳”,曰“踏青”……故桌曰“春台”,凳曰“春凳”,肴馔之具曰“春盘”,果菜之品曰“春盛”。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节,万物萌生,生机勃勃,所以在日常使用的物品前加上个”春“字,显得文雅,何况还能把这种凳子搬到院子里去,看看花晒晒太阳,别提都惬意了。
三、别让传统工艺消失
关于春凳还有一种说法,是为夫妻准备的,这种说法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主要是在《金瓶梅》这类作品中时常能够看到它的身影,还有一些古画的确也用到了春凳,所以说没准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不过东西发明出来就是给人用的,人们怎么用都看自己的意思,怎么方便怎么来,否则这件东西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其实在西方也有类似的凳子,人们称之为”床尾凳“,以前它的作用主要是西方贵族坐着换鞋用的,还能防止被子滑落。现在很多人家里装修就是欧式风格,往往也会在床位摆上一个床尾凳,用处倒也不多,主要还是装饰性,和如今中式风格里的春凳作用差不多,在经济条件充裕的情况下或许会准备一件,普通人家里基本不考虑这类家具。
倒也不是说这些传统家具不实用了,而是更好的家具实用,婴儿有了专门的婴儿床,各种型号的沙发还能折叠,因此这类传统家具越来越不常见,一些古物市场上倒是还能见到这类物品。再一个传统的春凳都是手工打造,看上去精致古朴,可是放在现代化风格的家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有的家具厂商在传统春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和设计创意,希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再次见到它的身影,让现代的人们发掘出它更多的作用,免得这些传统工艺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是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红楼梦》《西园杂记》《尚书·泰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