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荒杂谈#博物馆#
(本文由拾荒杂谈原创,欢迎署名转载)
写过这么多期的省级博物馆,能让笔者从精品文物当中挑都挑不过来的博物馆只有三家:
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以及今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两家,因为南京博物院位列中国三大博物馆,属于国家级博物院。
陕博馆和豫博馆皆有象牙萝卜其实这种情况是想也不用想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当中的前四千年中,河南和陕西才是绝对的主角,特别是洛阳和西安这两个中国顶级古城古都城市,更是开启了长达数年前的都城霸榜模式。
当了几千年的华夏中心,没几十件顶级文物压身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华夏文明发源地。
所以这一期挑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有趣文物比较多,故做成了分组形式,特别是最后两组,你肯定见过!
水晶工艺——螭虎纹水晶花插、花鸟纹水晶扁瓶
在的南京博物院中,提到了水晶制品以及江苏连云港东海的水晶文化。
也见识到了古人对于水晶巧夺天工般的工艺。
本以为拥有深厚水晶文化的南京博物馆就已经是水晶制品的天堂了,却是未曾想到陕博馆藏的这两件水晶制品比之南京博物院的精品也不遑多让。
首先就是这件清朝的螭虎纹水晶花插。
名字既然是花插,那必然是掏空的形状,这对于雕刻工艺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水晶虽然属于石头,但是非常易损,力度只要控制不恰当就会产生皲裂破损,即使小心翼翼也会不小心产生一些细小的裂纹,所以水晶制品多是打磨。由此可见这件水晶花插的制作该是多么难了。
除此之外,这件水晶制品最大的亮点就是主体外边有三只螭虎环绕,造型生动,体态优美,镂空处也很多,进一步增加了制作的难度。
如果说螭虎纹水晶花插的制作难度是四颗星的话,那么陕博馆藏的另一件水晶制品——花鸟纹水晶扁瓶的制作难度可就五星MAX了。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这件水晶瓶也是采用掏空的工艺,且在壁厚上比水晶花插更薄。另外在外围装饰物上,水晶瓶的梅花喜鹊造型比水晶花插的螭虎也更加精美一点。
不过这也就是极品和圣品之间的对比,这两件无论哪一件都称得上是水晶制品当中的顶级瑰宝。
彩绘工艺——斗彩饕餮纹鼎、明彩绘仪仗群俑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开创时间早,窑烧工艺高,另一方面就是制作流传未曾出现断层。
两汉魏晋的陶器、隋唐的三彩、两宋的青釉瓷、蒙元的青花瓷、明朝的斗彩瓷以及清朝的仿瓷和珐琅瓷等都是各自时代最突出的窑烧代表。
而上面所说的几个朝代的代表瓷器除却明朝的斗彩瓷之外,都在前几期的文章当中介绍过。所以在这里就专门从陕博馆挑了这两件明朝彩绘窑烧。
第一件就是最典型的明朝斗彩饕餮纹鼎。
鼎在先秦时期常被用来做祭祀器件,后又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今人爱古董文物,古人也是一样,尤其是先秦时期的鼎器更是明朝时期达官显贵梦寐以求的至宝。
这件斗彩饕餮纹鼎便是明朝景德镇烧制的珍品鼎形瓷器,深受达官贵人的追捧。一是因为它的造型,二是因为它的斗彩工艺。
说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是“斗彩”?
其实斗彩就是多层釉面的装饰工艺,通常情况下的斗彩是有两到三层釉面:第一层一般都是青花釉面或者青花轮廓打底,然后进窑烧制;釉面烧制结束后,再用深色彩进行具体构绘做第二层的釉面,然后再进窑烧制第二遍;一般斗彩都是两层釉面,第三层比较少见,如果用到第三层一般都是金色或者紫色的线条,这类颜色就比较有等级禁忌了,故存世非常之少。
价值2.8亿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经过两到三次的烧制,瓷器上会形成釉上釉下带有层次的观感,颜色鲜艳炫目,色调鲜明,整体异常华丽。
上图的斗彩饕餮纹鼎便是二次烧制的斗彩瓷器,外形庄重,釉面光彩鲜亮,当乃珍品。
第二件是明彩绘依仗群俑。
这件文物从名字上就能得出两份信息:这文物数量上很多,应是套装;文物的原主人一定是非常显贵。
是的,这套明彩绘群俑是由三百余个小型人俑组成的,从造型上来看应该是大型人物的出行依仗队伍。
什么等级的人物出行需要用到三百多人的仪仗?皇帝吗?
不,比皇帝稍微差一点,他就是明朝第七代秦王——朱诚泳。
在藩王等级这一块,秦王世系敢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
一是因为“秦”这个爵号太过重要,至汉到明,爵位前冠之名大都是按照春秋战国时期诸国的能力来排列的,秦楚齐燕赵魏韩,当然还有春秋的晋,这八个名是第一等。秦晋又是第一等当中的至强者。
二是因为第一代秦王朱樉为朱元璋的嫡次子,在明朝初代诸王中名望仅次于太子朱标。
有此原因,秦王世系便一直都是仅次于皇帝世系的宗室存在,出门这番排场倒也是合情合理。
其实这套明彩绘群俑在色彩以及烧制上并无什么大的特点,关键地方就是其背后的历史以及对明朝出行文化的考究。
琉璃制品——绿琉璃瓶、琉璃围棋子
很多人认为琉璃其实和玻璃的差别不大,甚至还比不上玻璃。
其实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应该说根本不了解琉璃。
琉璃虽然和玻璃的特性很接近,但从材料以及珍惜度方面,远非玻璃可以媲美。
玻璃一般是石英砂炼制而成,主料就是石英石;而琉璃虽也是以二氧化硅为主,但是它的主料却是比石英石昂贵百倍的各色水晶,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这些各色水晶中除了二氧化硅之外,还有含量达24%的二氧化铅以及少量的氧化铝,这才是造成其颜色炫目的原因所在。
而且以各色水晶为主料制作的琉璃,不仅在颜色上有天然的渐变之美,敲击其身还会发出清脆响亮的金石之音。这些都是玻璃达不到的。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使得琉璃越发尊贵,那便是琉璃制作的工艺自唐朝得以书面记载,却在明代失传,明以后再无能力复原古法琉璃制作。所以明朝以前的琉璃都成了孤品,即使现代仿造也难如登天。
陕博馆藏的这两件琉璃制品即是孤品当中的精品,且还是在唐朝书面记录制作方式之前就已经出现的两件隋朝文物,故从意义上来讲也算得上是目前国内琉璃文物当中的佼佼者。
玛瑙制品——花鸟纹玛瑙花插、玛瑙长杯、镶金兽首玛瑙杯
说完了琉璃,再说一说同是位列佛教七宝中的玛瑙。
玛瑙和琉璃虽说都是玉石,但一个是天然的,另一个却是人工后天制作的,故在雕刻工艺上属玛瑙更为复杂一点。
这三件玛瑙制品便是从陕博馆挑出来的经典之作,尤其是这件镶金兽首玛瑙杯,杯部镂空很薄,兽首处的眼耳鼻雕刻非常细微,看上去安详典雅,毫无造作感,特别是口鼻处宛如牛口笼的镶金造型更是突出了整体的色彩。
做工之精湛,造型之优美,堪称是唐朝玉器的巅峰之作,再加上其还是唐朝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故顺理成章成为删博观点额镇馆之宝以及国宝级文物。
权利符印——杜虎符、皇后之玺、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上面的那几组文物比起这最后一组来讲,用“小巫见大巫”来形容很合适(除了镶金兽首玛瑙杯)。因为这一组才是真正象征着权力的文物——符印。
第一件的杜虎符正是权力的体现,千军万马的调动仅仅凭借着这小小的两片虎形石片就能实现。
天子一半,统帅一半,既能制约,又能防止暴动。
电视剧上常说虎符虎符,这一件便是了。
第二件的皇后之玺可谓是很有意思的一件文物,这件文物笔者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曾不止一次的提起过。
它特殊的地方除了因为它有着统摄后宫的权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由此这件皇后之玺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件皇后印玺。
这件文物背后的意义远比起本身价值更高,虽说比不上已经遗失的传国玉玺,但从女性的角度来讲,这件皇后之玺其实也算是国之神器。
第三件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想必知名度应该特别高。
印的主人是独孤信,这个多面体的印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其实是因为古代上奏的格式多样化,并且独孤信还身兼多职,常常要根据身份以及事情的大小更改上奏称呼,比如印上有“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印”、“柱国印”就是表明他原先兼任的职位;“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是根据不同身份、不同事情所使用的上奏格式;“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耶敕”、“令”、“密”则是独孤信日常使用写信之个人印章。
由于身兼数职,工作繁忙,随身不可能携带这么多印章,故独孤信造出了这件由煤精篆刻出来的多面体之印。
不过这印独特是蛮独特的,但和它的主人独孤信比起来,可就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毕竟印玺丢了可以再刻,身为三个朝代国丈的独孤信,翻遍整个中国历史,也只有这个独一位!
注:独孤信长女,北周明帝皇后;独孤信四女,为唐高祖李渊之母,追谥元皇帝,庙号世祖的李之发妻,追谥为元贞皇后;独孤信七女独孤伽罗,隋朝文帝杨坚之皇后;
最后,还是一如既往地说一下博物馆的特点:陕博馆的特点很多,比方说论汉唐时期精品,除河南博物院外,无其他馆能出其右;但是陕博馆又不单单仅限于汉唐时期文物,其他各个时期也是既精且多。
如果非要冠上一个评价的话,那么我个人感觉最合适的就是:壕。
它的这种壕不是无脑暴发的壕,而是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
么办法咧,额们馆粗了国宝之外,就莫剩下别的东嘿咧!